搭石教案【通用5篇】
搭石教案 篇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篇一
搭石是一项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通过搭石,学生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搭石教案,以帮助学生在搭石中获得乐趣并提高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准备:
1. 搭石工具:包括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石头、木块、积木等;
2. 教学材料:包括搭石教学视频、图片和实物样本;
3. 教学环境:一个安静、宽敞的搭石区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搭石的定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搭石的重要性和好处。
2. 示范:展示一些搭石作品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搭石技巧和创意。
3. 指导:向学生介绍搭石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例如平衡、稳定和创新。
4. 练习:让学生自由搭石,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搭石方式和组合。
5. 创作: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搭石作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6. 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搭石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巩固与评估:
1. 在学生搭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鼓励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学习他人的搭石技巧和创意。
3. 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探索。
五、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搭石展览或参加搭石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鼓励学生利用搭石创作故事或场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搭石工具,拓宽他们的搭石技术和创意。
通过搭石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搭石作为一项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搭石教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动手能力。
搭石教案 篇二:搭石教案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搭石教案 篇二
搭石是一项注重合作的活动,通过合作搭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搭石教案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帮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取得成功。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搭石工具:包括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石头、木块、积木等;
2. 教学材料:包括搭石教学视频、图片和实物样本;
3. 教学环境:一个安静、宽敞的搭石区域;
4. 小组分配: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搭石的定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搭石的重要性和好处。
2. 组建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3. 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小组中合作搭石,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4. 指导:向学生介绍小组合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例如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和互相协调。
5.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搭石,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合作方式和策略。
6. 创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搭石作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7. 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搭石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合作过程和困难解决方法。
四、巩固与评估:
1. 在学生合作搭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 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加强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搭石展览或参加搭石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 鼓励学生利用搭石创作故事或场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尝试与其他小组合作搭石,培养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搭石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搭石作为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搭石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搭石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
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幅图画中,我遇到了,他们(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搭石=风景
尊老美、谦让美、奉献美
搭石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
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