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通用3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与听觉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听觉体验;
3.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并区分不同的声音。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录音设备;
3. 图片或实物,代表不同的声音。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视觉的知识,例如可以提问:“我们能通过什么感官来看到东西?”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感官来感知世界呢?”
Step 2:学习新知
1. 呈现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听觉相关的图片,例如耳朵、声音波形等,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学习与听觉有关的基本词汇,例如声音、噪音、音乐、响声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区别。
3. 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然后让他们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和感受。
Step 3:巩固与实践
1. 分发图片或实物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音,比如闹钟、电话铃声、汽车喇叭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声音,猜测是什么声音,并用英语描述这些声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并尝试用英语描述和解释喜欢的原因。
Step 4:拓展与应用
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 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环境,让他们用英语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并讨论这些声音对他们的影响和感受。
Step 5:总结与反思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与听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听觉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并用英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与听觉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用英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录音设备;
3. 图片或实物,代表不同的声音;
4.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感官的知识,例如可以提问:“我们能通过什么感官来感知世界?”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通过听觉能感知到什么呢?”
Step 2:学习新知
1. 呈现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听觉相关的图片,例如耳朵、声音波形等,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学习与听觉有关的基本词汇,例如声音、噪音、音乐、响声等,并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区别。
3. 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然后让他们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和感受。
Step 3:巩固与实践
1. 分发图片或实物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音,比如闹钟、电话铃声、汽车喇叭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声音,猜测是什么声音,并用英语描述这些声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是什么,并尝试用英语描述和解释喜欢的原因。
Step 4:拓展与应用
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 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环境,让他们用英语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并讨论这些声音对他们的影响和感受。
Step 5:总结与反思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与听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听觉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 篇三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 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 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是啊,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台
湾女作家桂文亚的一篇随感式小品《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随作者一起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用心去倾听去感受那奇妙万千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提示:本文用第几人称写的?(第二人称)本文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并思考大屏幕问题:
1、什么是声音?对于大千世界的声音,我们该怎样去听?
2、“好听”、“有益的”的声音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3、读了本文,你对声音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感受?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明确: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读课文 探寻美点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放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本文作者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
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全班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而后请同学具体品味语言。大屏幕显示品味语言提示:修辞、用词、描写角度、情感等。
讨论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讨论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请几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而后具体赏析句子或品味词语。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作者为何能把声音写得生动?抓住声音的特征,用适当的拟声词;巧用各种修辞:排比、比喻、拟人、设问、反问;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发挥想象,融入真情实感。
读了如此优美的文章,我们也仿佛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走进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请同学们用心联想,拿起手中的笔,用心描摹你生活里听到的美妙声音。
四、写作大比拼
请模仿1~3自然段或5~7自然段写一段话,把别人听不到的细微声音或生活中大家都耳熟的声音生动地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展示几幅画面,提示几种声音
你听过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吗?……
你听过蝴蝶在花丛间翩然起舞的声音吗?……
你总听过雨声吧?……
你总听过关爱的声音吧?……
并播放几种声音和班德瑞的《寂静山林》给学生以听觉上的享受进而打开文思
学生写作之后交流,并适当给予点评。
五、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是缺少美妙的声音,而是缺少善听的耳朵,请把心儿唤醒,把耳朵叫醒,用心去发现,去聆听,去感悟!记住,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以上根据上课初稿,稍有改动。)
教后反思:
1.整体感知问题的设计应该由易到难,由细部的小问题到整体的大问题,设计时没注意这一点,致使上课时发现后两个问题设计有些多余,那是因为后两个问题被第一个问题涵盖了。
2.教学环节顺序安排不当,听声音应该放到仿写环节之前,既欣赏了动听的声音和名曲,又可为写作环节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