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优选6篇)

《题西林壁》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导言】

《题西林壁》是唐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苏轼游历西林寺时对壁上题字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题西林壁》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

2. 掌握《题西林壁》的诗意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题西林壁》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请学生逐句阅读《题西林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解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讨论诗人对人生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4. 欣赏与赏析

播放《题西林壁》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并与学生一起欣赏苏轼的其他名篇。

5. 创作与表达

要求学生以《题西林壁》为题材,创作一篇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题西林壁》的意象和隐喻;

2. 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创作一篇以《题西林壁》为题材的短文或诗歌。

【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和表达;

2. 探究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和表达情况;

2. 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的质量评估。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题西林壁》,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题西林壁》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导言】

《题西林壁》是唐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苏轼游历西林寺时对壁上题字的感悟。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题西林壁》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

2. 掌握《题西林壁》的诗意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题西林壁》的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请学生逐句阅读《题西林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解释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讨论诗人对人生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4. 欣赏与赏析

播放《题西林壁》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并与学生一起欣赏苏轼的其他名篇。

5. 创作与表达

要求学生以《题西林壁》为题材,创作一篇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题西林壁》的意象和隐喻;

2. 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创作一篇以《题西林壁》为题材的短文或诗歌。

【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和表达;

2. 探究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对《题西林壁》的理解和表达情况;

2. 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的质量评估。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题西林壁》,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题西林壁》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板书:庐山)(生跟读两遍。)

  2、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指名说)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二、自主探究

  1、看课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意思)(板书:解诗题)

  2、你们了解苏轼吗?(指名说)(板书: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请同学们大声读,等会老师要请一些同学来读。(指名分行读)

  强调岭ling峰feng壁、缘,还有同学想读吗?那就全班一起读吧!

  3、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请同学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打上“?”。

  三、合作交流

  1、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指名说)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又快又好!

  2、哪个小组可以说说诗的意思?

  3、(解释第一句)知道岭和峰的区别吗?(学生画岭和峰图)

  4、弄懂了吗?那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

  5、那从远处和近处看又有什么不同吗?谁能说说这句的意思?

  6、学完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不一样呢?)

  7、答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谁知道原因了?快来说说!

  8、“之所以。。。是因为。。”句式练习说话,再倒过来说“因为。。。。所以”

  9、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下来?同桌先是着说说吧!(指名说)(板书:理诗句)

  10、说的真不错,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吧!

  四、拓展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就不同。”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指名说)

  2、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要从不同解度看。

  3、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画杨桃》,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4、那你认为怎样看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指名说)

  5、是呀!就像下象棋,围观的人总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楚,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现在就让我们饱含感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齐读)

  7、想试着背背吗?你可以选择独自背或同桌背,看谁背的既快又有感情。

  8、我们全班来一遍吧!已经会背的同学可以合上书背,不会背的同学请你看书读。(齐背)

  9、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描写庐山的诗,请读一读吧!

《题西林壁》教案 篇四

]相关文章:

  1.劝学教案优秀教案

  2.社会教案狼来了教案

  3.教案格式

  4.《山行》教案

  5.《雨说》的教案

  6.中学教案

  7.《朋友》教案

  8.高中物理教案必修1教案

  9.教案封面

  10.小班画小鱼教案

《题西林壁》教案 篇五

  《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设计对古诗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教学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3、请学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学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林寺的图片和《题西林壁》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4、教音:

  岭(lǐng)峰(fēng)不识(bùshí)只缘(zhǐ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请学生自己通过部首查字典来认识该字。

  ⑵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首,再查画。第四笔是,名称是,第五笔是,名称是。

  ⑶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学生再跟写一遍。

  ⑷学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学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学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

  ⑴齐读一、二句诗。

  ⑵自查字典,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峰:)

  ⑷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⑹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⑺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⑻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从上往下看,庐山是;从远处看庐山,像;从近处看庐山,像;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⑼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学习第二部分:

  ⑴自读。

  ⑵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①,是因为。

  ②因为,所以。

  ③,所以。

  ④之所以,是因为。

  ⑶指名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⑷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⑸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⑹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1、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2、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3、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⑴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古筝曲《渔舟唱晚》;

  ⑶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江南丝竹《茉莉花》),学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4、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4、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题西林壁》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板书: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就读成诵。

相关文章

《甜甜的秘密》音乐教案【推荐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甜甜的秘密》音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甜甜的秘密...
教案大全2017-04-08
《甜甜的秘密》音乐教案【推荐5篇】

《我永远爱你》绘本教学教案【最新4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永远爱你》绘本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永远爱你》绘本教学...
教案大全2012-09-04
《我永远爱你》绘本教学教案【最新4篇】

电脑教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脑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电脑教学教案1[教学目的...
教案大全2015-06-08
电脑教学教案【精选6篇】

课间十分钟教案【优选3篇】

教师需要进行关于课间十分钟的教学,那么应该如何准备好相关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课间十分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
教案大全2011-08-05
课间十分钟教案【优选3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教案大全2011-05-09
爬山虎的脚教案【实用5篇】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朗读是语...
教案大全2018-07-0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