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教案(经典3篇)
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人生意义——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引言:
最后一课是一门以探索人生意义为主题的教育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存在的意义,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本文将介绍最后一课的教学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动力和追求。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启发和借鉴。
二、教学内容:
1.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章,让他们了解不同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2. 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并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
3. 团队合作和沟通: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倾听,从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三、教学方法:
1. 视频观看和讨论: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2. 阅读文章和写作:选取一些经典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项目:设计一些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并进行分享和反思,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传授:讲解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介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4. 个人规划:让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并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
5. 小组合作项目:设计一些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并进行分享和反思。
6. 总结: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和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和小组合作项目的成果,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篇二
标题:人生的意义与追求——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引言:
最后一课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与追求的教育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有机会探索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并为未来的发展制定个人目标。本文将介绍最后一课的教学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动力和热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内容:
1. 人生的意义与追求: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纪录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
2. 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通过个人反思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并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
3. 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思考方式。
三、教学方法:
1. 文学作品阅读与讨论: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2. 视频观看与分析:选取一些与人生意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3. 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人生意义与追求的理解和思考。
4. 研究项目与展示:设计一些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阅读一篇文章,引起学生对人生意义与追求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传授:讲解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视频,介绍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的不同观点和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人生意义与追求的理解和思考。
4. 个人反思与规划:让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并制定个人的人生规划。
5. 研究项目与展示:设计一些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6. 总结: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和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和研究项目的成果,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估他们对人生意义与追求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篇三
最后一课教学教案两则
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2. 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 领会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内容简介:
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准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族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在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自主学习:
【积累·感知】
1. 作者( ),( )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
2. 注音:踱( )步、哽( )咽( )、赚( )钱 、郝( )叟( )
3. 写字:chéng( )fá( )、 ào( )悔 、 qí( )dǎo( )、dū( )学
4. 释义并口头造句: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
5. 形似字注音组词:
晴( )____喊( )____悄( )____赚( )____
倩( )____减( )____峭( )____谦( )____
靓( )____缄( )____俏( )____嫌( )____
【体验·探究】
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拓展·延伸】
比较《最后一课》与老舍的《四世同堂》片断。
提示:从背景、事件、中心、人物、叙述人称、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家庭作业:
今年适值我们伟大的祖国60年华诞,作为祖国母亲的优秀儿女,我们倍感自豪与责任重大。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此时此刻该做些什么呢?
1.搜集有关爱国主义主题的诗词文章。
2.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你还有那些好点子,清说出来。
学案二: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利用小说的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小说三要素来理清文章内容。
难点:感悟小说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一、学前准备(3分钟)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法国作家都德通过《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0分钟)
【自主学习】:
一、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xié( )持
懊悔( )( ) 钥匙( )( ) 磨损( )
宛转( ) chéng fá( )( ) qí do ( )( )
二、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 小说简介:
1、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 、 。
(2)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3) 环境包括: 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感情; 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 、结局。
四、能力检验: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小说三要素”的大概位置 ,在书上用不同的符号简单标记一下。
三、讨论交流(20 分钟)
【合作交流、展示】:
整体把握:
1、 你能理清课文的情节吗?课文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提示:根据地点和时间变化)(此题训练掌握小说情节)
2、 这天的学校跟平时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呢?其作用是?(提示:从上学时的环境、上课前的气氛、老师、学生的表现去发现,并划出来)(此题训练掌握小说的环境、人物两要素)
题目小结:通过两个题目,我们已经清晰的了解了本文的小说三要素……
掌握细节:
3、(1)本文着
重写的.是哪两个人物?他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其他人物起什么作用?)(此题训练区分人物角色主次及相互关系)(2) 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没有对小弗朗士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小弗朗士在这一课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此题训练如何抓住重点人物间的关系)
4、通读课文,想一想:(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小弗郎士?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此题训练人物描写方法)
5、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几个方面刻画韩麦尔先生?在课文中具体找出来。他的哪个表现最令你印象深刻?
四、归纳小结(3分钟)
【方法积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快速有效的利用小说三要素的特点,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五、拓展巩固(5分钟)
【当堂训练】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喧哗 喧闹 吵闹
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观察 检查 视察
②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严肃 肃静 严厉
③、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___的气氛。
惊奇 惊异 诧异
④、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后悔 懊悔 懊恼
⑤、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__________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责备 责怪 谴责
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肃静 安安静静 安静 平静 静悄悄
⑦、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________的教室。
我的心稍微_______________了一点儿。
六、难点存疑
是否还有疑点,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课后提问:
七、作业布置
发挥想象:
一、 下课后,韩麦尔先生何去何从?写一段话。
二、 如果你也在那堂课上,你觉得你会是谁?说说为什么,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