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精简5篇)

桃花源记教案 篇一

标题: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分析与实施

引言: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村。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深受读者喜爱。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教授《桃花源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桃花源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分析陶渊明的写作手法和意象。

3.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陶渊明的写作手法和意象,理解其创作意图。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桃花源记》创造积极的氛围。

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阅读实践法:鼓励学生阅读原文,理解陶渊明的语言和意象,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桃花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桃花的美好联想。

2.讲授: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分析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解读陶渊明的写作手法和意象。

3.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桃花源记》中的主要情节和意义,并汇报给全班。

4.阅读实践:让学生阅读《桃花源记》的原文,理解陶渊明的语言和意象,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阅读实践进行总结,强调《桃花源记》的价值和意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2.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画桃花源的图画等,检验学生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桃花源记教案 篇二

标题:《桃花源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与启示

引言:

《桃花源记》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村,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启示。通过教学《桃花源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桃花源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意象。

2.探讨《桃花源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导入法: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引起学生对《桃花源记》的兴趣,为后续的探讨和思考做铺垫。

2.讲授法: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分析陶渊明的写作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桃花源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让他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4.写作实践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的短文或读后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2.讲授: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分析陶渊明的写作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桃花源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汇报给全班。

4.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的短文或读后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实践进行总结,强调《桃花源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2.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思想深度、表达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桃花源记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

  1,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补充: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东晋文学家。

  指导: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检查预习:1,找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集体订正

  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结构方面的问题,一般包含:线索,段落等问题。可以结合课文阅读重点一考虑。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4、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

  5、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情景动画,并导入。

  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备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儿吗?那位诗人又是谁呢?你去过没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

  二、诵读和复述: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读,从而熟悉字词读音、朗读节奏。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三、疏通词句: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3、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寻找优秀同学作答。(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4、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重点讲解部分”进行点拨。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第一段:开端

  第二、三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

  第四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音乐电视片《桃花源》,从而加深学生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理解。

  二、深入研读:

  1、揣摩语言。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从而体会陶渊明文章的语言技巧。

  (1)“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

  (2)“渔人甚异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3)“欲穷其林”,“穷”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4)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5)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2、主题探究。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每题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明确:

  1、

  2、

  3、

  三、拓展思考:

  独抒己见(根据立场、观点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两至三派进行讨论,然后以自由辩论会形式发表各自见解。)

  (1)渔人为何“停数日”就“辞去”?为什么不留下来?

  (2)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成为现实?

  (3)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

  四、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仅学到了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了陶渊明其人。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五、布置作业:

  你认为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会不会成为现实?为什么?请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桃花源记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原是《桃花源诗》前边的“记”。文章主要通过对桃花源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恬静淳朴的理想社会的虚拟性地描述,来表达作者及人民群众对和平安静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和憎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故事的情节及线索。

  3、认识作者通过描述“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认识“世外桃源”的虚拟性;认识作者通过“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配乐课文朗读,辅以动画演示。

  2、师以《桃花源记》经百年苍桑而未衰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础回顾。

  1、给学生3分钟重温

  2、出示检测内容,a古今异议、 b译句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故事的情节及线索。

  3、认识作者通过描述“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带着这些学习目标,齐背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师激发学生对陶及写作背景的求知欲。

  2、出示陶渊明简介及写作背景。

  3、师延伸引导学生回忆陶寄寓同样思想的其它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以加深学生对陶的思想及写作背景的了解。

  (完成目标1)

  五、自主活动:了解故事情节及线索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讨论并概括回答。

  2、师作积极性评价,并出示准确的情节概括(出示投影片)

  3、引导学生从情节概括中,梳理总结线索——渔人行踪。

  六、课文品析

  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感受桃花林之奇美,体会故事开端所笼罩的神秘色彩,

  A忘路之远近——渔人已入迷离难辨之境

  B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能让渔人忘鱼而只见桃花。——奇

  C渔人甚异之——惊异

  2、自主活动:品读第二段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写桃花源内景色的句子是什么?

  (2)写桃花源人风貌的句子是什么?

  (3)作者在这一段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注:在学生回答完第1、2题后,师有感情地范读“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学生闭目体会,达到身临其境,从而使其自己总结第(3)题答案——安乐祥和。

  3、创新自主活动:拓开想象空间,以渔人身份丰满第三段,接受记者(老师)的采访(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分感知桃花源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1)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补充。

  (2)师将知识要点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采访语言”进行采访。

  A请问您在桃花源中都看到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B听说那些桃花源人也很健谈,你们都聊了些什么?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C在这样一个新天异地的桃花源中生活数日,你感觉那里的人与您生活的东晋有何不同?

  (3)师总结:从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桃花源人,可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一个安乐祥和的理想和社会真的会隐存于某一天地吗?

  4、自主活动:体会“世外桃源”的理想性、神秘感和虚拟性;从而理解作者于此当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1)、自读第3段,并结合第1段,体会其神秘色彩。

  (2)、小组之间讨论:“世外桃源”存在与否。

  (3)、文章对于“世外桃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注:在发言中,只要能自圆其说,允许

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上。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我们一样可以!

相关文章

《过秦论》教案【精简3篇】

[学习目标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
教案大全2015-05-09
《过秦论》教案【精简3篇】

《称赞》教学反思(推荐6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称赞》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称赞》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
教案大全2017-09-01
《称赞》教学反思(推荐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希望的种子》原文及教案(精简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希望的种子》原文及教案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教案大全2011-02-02
小学三年级语文《希望的种子》原文及教案(精简3篇)

《秋天来了》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来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天来了》教案 篇1  秋天来了...
教案大全2016-04-03
《秋天来了》教案(经典6篇)

班会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会教案【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班会教案【...
教案大全2017-06-03
班会教案(通用6篇)

小雪主题教案(精彩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雪主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雪...
教案大全2011-08-07
小雪主题教案(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