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案【优秀6篇】
《匆匆》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匆匆》的主题与意义探究
教案目标:
1. 了解小说《匆匆》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小说《匆匆》全文;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小说《匆匆》的封面,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想法?你们觉得这个作品可能讲述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匆匆》,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2.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a. 《匆匆》这个标题是否与小说的内容相关?为什么?
b.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看,你们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意义?
c. 小说中的哪些情节或台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步骤三:展示与分析(20分钟)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答案,并进行集体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小说中相关的插图和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他们对《匆匆》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2.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作品,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匆匆》的主题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匆匆》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匆匆》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案目标:
1. 熟悉小说《匆匆》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
3. 探讨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来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小说《匆匆》全文;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小说《匆匆》中的人物形象画像,引起学生对这些人物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步骤二:阅读与分析(15分钟)
1. 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匆匆》,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
2. 学生按照人物形象的不同,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 你们觉得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最引起你们的注意?为什么?
b. 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有哪些?这些特点和行为有何作用?
c. 该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小说中有何体现?作者想要通过这种变化表达什么?
步骤三:展示与讨论(20分钟)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并进行集体讨论。
2.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小说中相关的插图和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他们对《匆匆》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每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这些形象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作品,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说《匆匆》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提高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匆匆》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匆匆》教案 篇四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统览全文
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文语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文配画
1、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文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学生为《匆匆》一文拍电视散文MTV。
2、模感悟散文意境,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4、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学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语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版面设计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匆匆》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与情感。
3、读写结合,深化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作者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回答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匆匆》。(板书课题)
二、熟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反复诵读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轮读
(二)理解句子
找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感受。
例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有脚”、“挪移”,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深感时间匆匆而过,流逝很快,既然来到世界就应该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不能白白过此一生。
三、读写结合,注重实效。
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练习仿写。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二)练习仿写
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先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再整理写下来。
四、拓展思维,陶冶情感。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一)讨论达成共识: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唯有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才能不因终生一事无成而悔恨。
(二)交流自己对时间的感悟,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是啊,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尽情表达。
(四)师生总结: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风,细腻的刻画,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而著称,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凡学生对此篇佳作无一不知,我在教学此课前,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纵观全文,作者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作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燕子来了又去了,杨柳枯了又青了,花儿开了又谢了,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作者确触景生情,追索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慨叹。作者又依托大自然可感的景象,使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可读性。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奇妙的构思。
这篇课文的含义应该说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子上狠下功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而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知识的教学,本文巧妙的用词使句子变得优美,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更生动,更能感染学生。“伶伶俐离”、“跨”、“飞”几个词的运用,使看不见的时间一下子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既天真又调皮。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下来。由于学生对文章体会较深刻,虽然文章较长,大部分同学在一天的时间内都能很完整的背诵下来。
小练笔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短小的文章,把自己对珍惜时间的新认识写下来,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学习了习作,效果还是不错的。
《匆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好感悟,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阅读朱自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课前背诵
2、交流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揭题
1、9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匆匆”。
2、教师板书课题,强调“匆”与“勿”的字形区别。
3、齐读课题
4.冬去春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那这篇《匆匆》是哪位作家所写呢?
5、出示朱自清的资料,用一分钟记忆。
6、检查汇报。
二、初读课文
1、导入: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
2、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全文只读一遍。
3、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
4、哪些句子需要找出来大家读?
A、2段中的句子,理解“头涔涔、泪潸潸”,什么叫“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理解后朗读句子。
B、3段中的句子,理解“挪移”,谁在挪移?书写“挪”字。
C.4段中的句子,理解“蒸融”,什么被蒸融呢?书写“蒸”,强调注意的笔画。
5、开火车整体读文,每人一个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匆匆?(时间的流逝匆匆)
2、有谁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介绍散文的突出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3、写于90年前的这篇散文,六年级的你们谁有好方法能读懂它?学生推荐学习方法。
4、教师小结:品味情感,领悟道理,并且板书“品情、悟理”。
四、自读自悟
1、教师推荐“品读助手”
①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②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③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2、指名读,教师补充:品味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也可以凝练成词语、短语写在黑板上。
3、学生自学标画。
4、看板书小结。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把你优美的朗读让家人或同学欣赏。
2、背会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六、板书设计:
匆匆
品情、悟理
课后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语言质朴、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珍惜时间也很有教益。
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在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脚下跨过。”有的说:“看电视时,日子从眼前晃过;写作时,日子从笔尖滑过。”有的说:“跑步的时候,日子从跑道上飞过;喝水时,日子从水杯里流过。”有的说:“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梦中溜过;抽烟时,日子从轻烟中飘过。”……诗一般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嘴里流淌出来。再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放进课文中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在这一读说写的实践中,我感觉到学生的练笔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我们要珍惜时间,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创设实践的机会,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