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的教案(优选6篇)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一
青山不老的教案是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宝贵指南。它是由一位年迈的中医师编写的,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份教案不仅包括了中医草药的使用,还有饮食、运动和心态方面的建议。以下是教案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中草药的应用:教案中列举了许多中医草药,它们被认为对于延年益寿非常有效。例如,人参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黄芪则可以增强体力和抵抗疾病。教案中详细介绍了这些草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饮食的重要性:教案强调了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它建议人们摄入新鲜、有机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此外,教案还介绍了一些延年益寿的食物,如红枣、蜂蜜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运动的重要性:教案强调了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它建议人们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骑自行车。这些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并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4. 心态的调整:教案认为心态对于延年益寿同样重要。它建议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放松和减压。教案中介绍了一些调整心态的方法,如冥想、瑜伽和听音乐等。
这份青山不老的教案是一份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指南。它综合了中医草药、饮食、运动和心态的建议,为人们提供了延年益寿的全面方案。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教案中的建议去行动,相信我们的健康状况会有显著的改善。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二
青山不老的教案是一份传承千年的中医秘籍,它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养生经验和方法。以下是教案中的一些关键内容:
1. 调理阴阳平衡:教案中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它教导人们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理阴阳平衡。例如,教案建议人们多吃富含阳性能量的食物,如姜、葱、大蒜等,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力。同时,教案也建议人们适量摄入富含阴性能量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水果,以滋养身体和调节内分泌。
2. 养生按摩:教案中介绍了一些养生按摩的方法,如推拿、拔罐和刮痧等。这些按摩方法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促进新陈代谢。教案详细介绍了这些按摩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人们能够在家中进行有效的养生按摩。
3. 保持心灵平静:教案认为保持心灵平静对于健康非常重要。它建议人们学会冥想和放松,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教案中介绍了一些冥想和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和集中注意力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平静心情,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4. 适度运动:教案强调了适度运动对于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它建议人们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和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增强肌肉力量,并有助于调节身心平衡。
青山不老的教案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养生指南。它传承了中医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养生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教案中的建议去实践,相信我们的健康和寿命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应用青山不老的教案,追求健康和长寿的美好生活!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三
一、导入——发现一道风景
1、(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师:同学们,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晋西北是我国有着突出贡献的革命根据地。就在这曾为无数革命先烈立有纪念碑的土地上,我发现了一块特殊的石碑,那是“造林功臣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2、(出示功德碑上的文字)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他——栽树老人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指名读——齐读
3、读着这些文字,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你发现了一个极具值得研究价值的词语。
世上没有不会衰老的东西,为什么他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为什么青山不会老呢?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能称之为“了不起的奇迹”吗?
4、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青山。(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做上批注。
2、交流:读完全文,你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心情呢?小结:感动、敬佩、心酸
3、这篇文章源自于《光明日报》记者梁衡在1983年写的一则消息,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的故事,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曾有很多人提议推荐这位老人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出示感动中国图片)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呢?能用一个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吗?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有了想法后,与同桌交流。
感动中国
栽树老人——高富
【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
1、交流预设:绿化、种树、环保、(学生上台板书)
2、师:同学们的交流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语——奇迹,的确,这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呢?默读课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入选理由】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5年创造的奇迹”
(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你从这些数字上去理解奇迹,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写。
1、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个数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15年,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你能想象一下3700亩大约有多大吗?
2、让我们看看这么数字吧!
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瞧,数字太大了,同学们都数不出来了)
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12000个报告厅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老师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读了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3、让我们在数字中感受这个“奇迹”,齐读: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是从晋西北大环境这个侧面描写去理解奇迹。真会另辟蹊径啊!
1、你是怎么读出晋西北地理环境的险恶的?(《县志载》)
2、晋西北曾被誉为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瞧,(播放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3、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一干就是15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第三层面: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又从另一个侧面描写——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来理解奇迹。真有一双慧眼。
1、从65年到81岁,整整15年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81岁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毅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宁愿过怎样的生活呢?自己仔仔细细地读读这段话,走进老人的晚年生活。
2、预设:
艰苦——宁愿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却甘愿守着这份艰苦。
预设:孤独——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着这片青山。
3、15,守着艰苦;15年,守着孤独。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的价值。创造出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5年奇迹的背后”
1、师:在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背后,有谁又知道这15年的辛酸往事呢?在梁衡的采访中发现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几页内容:(出示手记)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山沟……
1982年12月3日
老人慷慨地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乡亲们乐呵呵地瞧着这个新鲜玩意儿,老人也乐了。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手记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当你的眼前出现这个画面的时候,动笔写下来。
2、交流,小结齐读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归宿。
他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15年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感触人心的故事,此时,15年在我们的眼中不再是一个数字而已,15年=?(上台板书关键词语)
4、15年=一片不老的青山,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再次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推荐一生朗读第一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此时,造林功臣碑上的文字也显得更加夺目,全班齐读:(功德碑上的文字)
5、此时,你是否解开了之前心中的疑惑?交流(上台板书关键词语)
四、提升——铭刻一种记忆
1、(出示“感动中国”图片)青山不老,“感动中国”,这位81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一个关于绿化的故事,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梳理)
这个黄土地上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山野老农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如果让你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为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写一句颁奖词,你会怎么写呢?交流
3、“青山不老,精神永存!”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像他一样默默奉献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推荐大家阅读这些文章: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用心地动手为他们也制作一张“感动中国”的推荐表,与大家一起交流。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
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读:指名读,齐读。
⑵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
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
1、从数字理解奇迹: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
这就是“奇迹”的意思。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
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晋”是哪一个省的简称?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出示晋西北大风、干旱、霜冻、沙尘现象的材料(最好是录像,没有的话就用图片和文字,教师解说。)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他已经很大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学生回答。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五、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座晋西北的小院子,跟着记者梁衡访问了一位山野老农。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畅谈感受)
六、作业(机动)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已经种了____年树,绿化了____,造了____,3700亩林网,这是____。老人觉得____,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____,他是真的与____。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____。
2、“青山不老!”说得真好!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得就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地,淳朴顽强、不善言表。纵观全文老人只有一句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其实老人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渐渐干涸的河流,面对皲裂的土地,面对土地日益荒漠化的趋势,他有许多的话要说。他想对乡亲们说什么?他想对年轻人说什么?他想对我们说什么?今天,你就做他的代言人,说出他心中的话。
你可以简单地说说,就像我们前几天背的格言那样。请一生背环保格言,教师出示这句话。
⑴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写在一张小纸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五
一、教材解读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四、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的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
⑴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⑵这片土地在没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⑶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⑷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