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数学教案(精彩6篇)

《面积》数学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索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正确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大小。

2. 掌握计算简单形状的面积的方法。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平面图形的卡片或模型,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形的卡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有的图形看起来比另一些图形大?”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Step 2:理解面积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以边长为1个单位,称为1平方单位。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定义:“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用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教师可以逐步引入其他图形的面积定义,如长方形、圆形等。

Step 3:计算简单形状的面积

教师依次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计算过程。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计算步骤,并与学生一起完成。

Step 4:练习与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练习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目。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Step 5:应用与拓展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明要铺一块长方形的地板,长为5米,宽为3米,他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找到答案。

Step 6:总结与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面积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篇二

教案名称:面积与测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正确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 掌握使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3.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不规则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面积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面积计算器等。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这些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吗?”

Step 2:理解面积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面积的定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测量房间的面积、农田的面积等,让学生理解面积的重要性。

Step 3: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师介绍使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示,教给学生如何使用卷尺、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Step 4:练习与巩固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面积测量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规则图形的测量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测量。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Step 5:应用与拓展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例如:“小明要在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地块上种植花草,他需要购买多少土壤才能覆盖整个地块?”引导学生通过测量面积找到答案。

Step 6:总结与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测量面积的实用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同时,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感受和体会。

《面积》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自主操作。提出教材中的拼图要求,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2、交流拼出的图形。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拼出的长方形,再展示拼出的图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3、讨论“议一议”。启发学生根据拼的图和表中的数据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同时,要使每个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4、总结公式。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再交流。

  三、试一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自己试着算一下,再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三题,是关于学生身边实际物品表面面积的计算,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

  五、小结:

  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面积》数学教案 篇四

  学习内容:

  圆的面积(教材16、17、18、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学习重点: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写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自主预习

  (一)感知圆的面积。

  任意画一个圆,用彩笔涂出它的面积。

  我知道:圆所占平面的( )叫做圆的面积。

  (二)、观察P16中草坪喷水插图,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什么图形?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圆的半径是多少?

  (三)估一估

  请你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先独立思考后观察分析书16页的估算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记录下来。

  三、小组交流自主预习部分

  四、自主探索圆面积公式

  1、思考: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得到启发呢?能不能也将圆通过剪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提示: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想一想)

  2、动手操作: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沿半径剪开拉直,再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二步: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三步: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如果分的分数越(),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 )。)比较剪拼前后的图形,发现()变了,()没变。

  3、我来推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 ),高相当于圆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4、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1、还可以怎样拼接成长方形动手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宽相当于圆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面积=用字母表示圆面积公式:

  五、小组交流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六、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七、学习检测

  1、填空。

  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利用公式S =()来计算。

  2、解决书16页上面喷水池转一周浇灌草坪面积?

  3、计算,求圆的面积: (1)r=2cm(2)d=10cm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八、交流展示

  九、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

《面积》数学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一般学生不太容易发现并指出圆柱的高。教师可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表示出来,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表示出来。学生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后,应让学生结合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图形的底面、侧面和高。

  第二,深入对圆柱各部分的探究。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如,学生发现圆柱上、下底面是大小一样的两个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你怎么证明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可能会把两个圆剪下来比较;也可能把圆

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再把另一个底面放在画好的圆上,看是否重合;还可能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侧面是什么面?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感觉侧面是一个曲面。高可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理解高既可以在圆柱的内部,也可以在圆柱的侧面表示出来,有无数条。

  2、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让学生看物体,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二是沿高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

  三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系?"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长方形纸的长等于圆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纸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此时顺势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学生就能迎刃而解。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面积》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p129---p130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每四人小组一个彩色圆(教师分好8等分点)、两三个圆、固体胶、卡纸、剪刀。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出示图:

  你看到了什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圆的面积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半径、直径)

  二、新课教学:

  1、猜测:

  现在请大家看,这儿有一张正方形的纸,(课件演示)用它剪一个最大的圆,(课件演示)如果圆的半径用r来表示,你知道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吗?(2rx2r)整理一下(板书:2rx2r=4r的平方)(按虚线)我们再来看看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看来,正方形的面积是r的平方的4倍,那么,现在请你猜猜看,圆的面积大概会是多少?

  2、验证:

  (1)现在我们都认为圆的面积是r的平方的三倍多一点,那么,圆的面积与r的平方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你们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它呢?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动用桌子上的学具。(教师巡视)

  (2)反馈:(三分钟后,低到高)

  a:你们为什么不动?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同意吗?

  b:这儿有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可以吗?那么怎么拼呢?(学生拼,投影演示)看看象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象吗?我看不象。怎样使它象呢?(分的份数多一点)刚才我们拼的图形象平行四边形,当然,可能还能拼成别的图形。

  c:刚才我们讨论研究出来的方法第一步是等分,第二步是想一想拼成什么图形,再拼一拼,第三步是推导。(板书:等分想、拼推导)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板书箭头)

  (3)操作:

  你们想试一试吗?现在请组长拿出信封,倒出里面的圆片,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动手。(小组讨论操作,师巡回指导:表扬拼出与别组不一样图形的小组,提示拼好后可以用胶水粘住。)

  3、小组汇报:(举起把圆等分成8份、16份所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给学生看一看,再请平均分成16份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同学汇报)

  (1)学生汇报。

  (2)有没有疑问?

  拼成的长方形是真正的长方形吗?为什么?(边是曲线)

  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课件演示)等分成64份,又会怎么样呢?(课件演示)如果等分的份数更多,又会怎样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板书: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板书)它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宽呢?(课件演示:在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64等分图的下面出示r,右边出示r,同时板书)那么圆的面积=rxr=r的平方。

  (4)还有补充吗?

  小组汇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转化为圆的面积公式。(实物投影仪下显示,最后写成r的平方,14bd的平方)

  4、小结:通过刚才我们四人小组的活动,大家有什么结论?(不管拼成什么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是r的平方)那么知道什么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半径、直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p1302(1)(3)(课件演示)会吗?(草稿本上算,投影反馈)

  2、现在来看这个图形(猜测题)如果r=5厘米,你能求什么?(圆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剩下的纸的面积)请你草稿本上算一算。(投影反馈)或口答。

  四、机动练习: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分发给四人小组:你们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反馈)还可以测什么数据算面积?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点击展开,剩余83%未阅读

相关文章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一): 四年级综合实践中期指导课教学设计 ------制作手抄报教案 张向梅 本课是为了使学生学习和了解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而设置的。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组织版面潜力。作业是学生...
教案大全2011-09-03
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精选6篇】

休闲农庄开发可行性工作报告【优选3篇】

一、项目背景及市场分析。 (一)、项目背景: 银泰休闲农庄位于江山市城南著名风景区老虎山侧,与新开发的虎山城、金山角度假村遥相呼应,离江山市中心仅4公里,紧邻江遂公路。农庄原是“江山市农口现代农业示范...
教案大全2016-01-09
休闲农庄开发可行性工作报告【优选3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实用3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 【#一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为您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六...
教案大全2018-02-01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实用3篇】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
教案大全2018-03-05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3篇)

赶小猪小班降领域活动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1、通过赶小猪的情境,产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2、能够努力完成任务,培养耐心、细心、不怕困难的品质。3、学习用球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活动重点:用球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
教案大全2015-04-07
赶小猪小班降领域活动教案(最新3篇)

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1...
教案大全2013-07-06
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优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