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推荐3篇)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索幸福的真谛——《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2.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思考。
3.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葫芦仙子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分段阅读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讨论与思考(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幸福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点。
4.思辨与表达(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就幸福的追求进行辩论。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或例子加以支持。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幸福的真谛,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问题的回答准确性等。
2.评价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的逻辑性、观点的合理性等。
3.观察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追求真正的幸福——《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情节,领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对幸福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理解。
2.学生对幸福的多维度认识和思考。
3.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葫芦仙子进行描述,并提出与幸福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并进行个人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增进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分析与讨论(2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主人公小明的内心世界和追求幸福的过程,并讨论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方式。
4.批判性思维与表达(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为“幸福是外在因素决定还是内在心态决定”。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或例子加以支持。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幸福的多维度认识,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的表现,包括个人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幸福追求方式的讨论能力。
3.观察学生在辩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幸福的真谛。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引导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追求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篇三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
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