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

《消息二则》课文原文:

  春秋时候,有个叫鲁隐公的人,在家里忧国忧民,心里十分痛苦。他高兴不起来,吃不下饭,整天愁眉苦脸的。有一天,鲁隐公的大臣告诉他:“陛下,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您是国家的君主,整天愁眉苦脸的,国家的人民也会很担心的。”鲁隐公听了大臣的话,觉得自己确实有些过分了,于是他让人传令,告诉全国的人民,说他病了,不能接见他们了。

  全国的人民听说国君病了,都很担心,纷纷前来看望。他们带来了许多花、果实,给鲁隐公送去。鲁隐公见了大家的礼物,非常高兴,他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告诉大家:“我不是真的病了,只是觉得国家的事情很难办,所以痛苦起来了。但是现在看到大家这么关心我,我感到很温暖,我相信大家的力量,国家一定会有希望的。”于是,鲁隐公又高高兴兴地去治理国家了。

《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的君主为国家忧民的精神;

2.理解劝诫君主的大臣的用意;

3.了解人民对君主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劝诫君主的大臣的用意;

2.理解人民对君主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人民对君主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导入。

2.学生阅读课文《消息二则》。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意见。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

5.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梳理。

6.教师对人民对君主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和解读。

7.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8.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模仿表演。

9.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的君主为国家忧民的精神,并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

2.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体会人民对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二

《消息二则》课文原文:

  从前,有个叫刘骥的人,他曾经是一个官员。有一天,刘骥听说一个和他同样职位的人被贬官了。他听了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也会被贬官。于是,他整天愁眉苦脸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一天,刘骥的朋友看到他的样子,就问他:“刘骥,你怎么了?为什么一直这么愁眉苦脸的?”刘骥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了朋友。朋友听了,笑了笑说:“刘骥,你真是多虑了。你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会被贬官呢?”刘骥听了朋友的话,觉得自己确实有些过分了,于是他放下心来,重新振作起来。

  后来,刘骥又听说那个被贬官的人又升官了。他觉得自己太傻了,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于是他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自己吓自己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放弃。”

《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担心和多虑的坏处;

2.理解相信自己的能力的重要性;

3.学会放下心来,重新振作起来。

【教学重点】

1.理解相信自己的能力的重要性;

2.学会放下心来,重新振作起来。

【教学难点】

学会放下心来,重新振作起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导入。

2.学生阅读课文《消息二则》。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意见。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

5.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梳理。

6.教师对担心和多虑的坏处进行讲解和解读。

7.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8.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模仿表演。

9.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找到担心和多虑的坏处,并思考如何放下心来,重新振作起来。

2.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了解不同人的担心和多虑,并给予建议和支持。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

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教案#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教案# 导语之后,对#教案# 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教案# 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教案# 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教案#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勾画出#教案# 导语部分。思考:这个#教案# 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教案#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个#教案# 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
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三分
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
五万

大部

  3.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详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2)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2.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明确:(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彩鲜明。

  (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可取之处

课堂中,从新闻文体特征入手,明确了新闻要素与新闻基本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文章进行解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对渡江战役的详细探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培养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

由于课时限制,只能初步教学相关的新闻知识,若时间充足,宜多给学生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

相关文章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教案(通用3篇)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教案 【#教师节# 导语】今天,这里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甜言蜜语,更没有恶语中伤,这里只有学生们心灵的夙愿,祝愿老师节日快乐,家庭幸福美满。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教案大全2012-05-06
教师节感恩主题班会教案(通用3篇)

小白船教案(精选6篇)

小白船教案(1):小白船第一教时教学资料:1、唱《小白船》2、八孔竖笛我的童年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统一的声音唱好《小白船》,并注意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2、八孔竖笛:透过本课的学习,能...
教案大全2014-06-06
小白船教案(精选6篇)

中班公开课教案与反思汇编(精彩3篇)

中班公开课教案与反思汇编 【#亲子教育#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
教案大全2017-04-03
中班公开课教案与反思汇编(精彩3篇)

小班教案《这是什么车》(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这是什么车》,欢迎阅读与...
教案大全2013-06-01
小班教案《这是什么车》(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岳阳楼》教案 篇1  [教...
教案大全2014-05-08
《登岳阳楼》教案【精简6篇】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五篇(精简3篇)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五篇 【#教案# 导语】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
教案大全2013-02-01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五篇(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