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问题解决和创新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故事中,小明和小红在一次创意比赛中表现出色,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而其他同学则局限于已有的思维模式,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故事通过对比,告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教案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为什么创造性思维重要。接着,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老师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例如培养观察力、培养联想能力、培养勇于提问等。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明白创造性思维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案中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和教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在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故事中,小明和小红在一次创意比赛中表现出色,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而其他同学则局限于已有的思维模式,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教案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为什么创造性思维重要。接着,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和小红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然后,老师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例如培养观察力、培养联想能力、培养勇于提问等。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案中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总之,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和教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教案# 导语】课文是美国学者罗迦.费.因格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然后得出结论。课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难点)

  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重点)

  教学内容:

  一、基础部分:

  1、作者信息: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

  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

  一)概括每段内容:

  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在于不断运用新知识、探求新事物的意识和态度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8段: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是思维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

  9段:用两个问句过渡,重在明示作者进一步论述的内容。

  10段: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说明有创造力的人和没创造力的人的区别,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11段: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自己没有创造力,而是由于被动的自我压制,使自己的创造意识被埋没了。

  12段:拥有创造力的人总是主动地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不断地寻找突破口,使之变为现实。

  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一层:(0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

  二层:(9-12)论述有无创造性思维的

区别。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三)论证方法简析:

  1、摆事实(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的事例。

  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名人事例。

  2、讲道理(道理论证)

  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

  四)相关问题探究:

  1、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答: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

  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文中设问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例还有承接、过渡作用。

  2、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答: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答: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课文分析

  主题结构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告诉读者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是有渊博的知识,有活用知识的意识及态度,还要持之以恒。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写作特点

  1、由一个问题的答案入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2、过渡段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结构严谨,衔接自然,条理性强。

  3、采用举例论证的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服力强。

  4、多处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写作背景

  有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能有所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相关文章

《田忌赛马》教学教案设计【经典3篇】

(一)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熟读课文,分析内容。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
教案大全2016-05-04
《田忌赛马》教学教案设计【经典3篇】

中班健康教案五篇【优选3篇】

中班健康教案五篇 据专家调查研究,当前幼儿心理素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2)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较低,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
教案大全2015-08-04
中班健康教案五篇【优选3篇】

品德与生活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教案大全2018-02-01
品德与生活教案(精选6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教学目的...
教案大全2015-04-01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实用6篇)

《背影》优秀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背影》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影》优秀教案 篇...
教案大全2014-09-07
《背影》优秀教案【实用6篇】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优质3篇】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英美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
教案大全2012-05-0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