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篇一

主题:用颜色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内涵。

2. 能够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彩色纸、画笔、颜料、画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画作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内涵,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Step 2:示范教学

1. 老师以红色为例,向学生解释红色的情感内涵,并使用红色画笔画出一幅火焰的画作,展示热情和活力。

2. 老师以蓝色为例,向学生解释蓝色的情感内涵,并使用蓝色颜料画出一幅湖水的画作,展示平静和宁静。

Step 3:小组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颜色,用该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所选择的颜色与情感的关系,并在彩色纸上绘制一个画作。

Step 4:展示与分享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并分享自己画作背后所代表的情感。

Step 5:作品欣赏

学生观赏其他组的画作,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6:结束语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用颜色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篇二

主题: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

2. 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用线条画出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擦、画板、纸张。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注意物体形状的特点,并与他们已学过的线条进行联系。

Step 2:示范教学

1. 老师以圆形为例,向学生解释如何用线条描绘圆形的形状,并在画板上示范画出一个圆形。

2. 老师以长方形为例,向学生解释如何用线条描绘长方形的形状,并在画板上示范画出一个长方形。

Step 3:练习活动

学生使用铅笔和纸张,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线条描绘不同物体的形状,如水杯、书本等。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运用适当的线条画出物体的形状。

Step 4:互评活动

学生互相交换画作,并对对方的画作给予评价和建议。老师也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5:展示与分享

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幅画作,并向全班展示,并分享画作背后所描绘的物体形状。

Step 6:结束语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用线条描绘物体形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物体的形状,并用线条描绘出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篇三

【#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美术教案-魔幻的颜色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

  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 新课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 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
《万花筒》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 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

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大人国与小人国》
  一、 教材分析:

  1.辑指导思想

  ⑴本课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大人国与小人国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大人国与小人国》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⑵在学习方法上应当偏重与讨论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上的交流表达自己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到更有创意的构思。

  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路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进行想象,也可以从他们的嗜好入手。如:喜欢的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入手。这需要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应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⑶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水彩笔、油画棒、16开彩纸、16开白纸、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

  二、 教学设计:

  1、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教学意图

  一、认识大小

  二、启发想象

  三、表现技巧

  四、造型表现

  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请画在这张纸上。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我可以让这些树显得更高大!

  4.你们猜猜什么地方会有很多这么大的树?

  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他是谁?

  5.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游览一下吧!

  1.我们来到大人国和小人国时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我们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人笑掉大牙的事呢?

  2.我们每个人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都会遇到不同的事,十节课也说不完,谁没有机会说都会失望,这样好了我们先把自己遇到的故事在小组中讲一讲吧。

  巡视小组,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准备代表发言。(注意选择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地点的故事。)

  4.选代表发言并适时给以肯 积极举手表示。

  举手

  用线画一棵简单的树。

  一名学生画更大的树。

  比它大!

  比一比高矮

  比一比谁占的地方大。

  感受大小的反差。

  大人国的树。

  小人国的使者、探险家

  积极举手。

  一名学生发言。

  四人一组。

  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a。

  选一幅最喜欢的作品讲给身边的同学听。

  举出各种处理方法。

  (画出大人的一小部分局部,上面有很多做活动的小人……)

  单色彩笔

  演示纸

  范画,y

  彩笔

  彩纸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

  了解学生对表现大小认识角度。

  指导学生认识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渗透表现大小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材、构思、确定表现角度。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

  2、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树入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高矮的相互对比性知识。

  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思路,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他们的故事内容。

  ③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现出更大或更小的对比关系,丰富表现角度,打破画面的单一性

  三、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是适当的自评。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评价,对特别精彩、独到的见解要给予特别的表扬、鼓励。

  2.评价点

  ①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②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③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④在交流与绘画过程中是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关文章

孔孟论学习教案(实用3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 斌英中学 姚 娜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虚实词,结合个人体验,理解文中的思想、方法。...
教案大全2015-02-08
孔孟论学习教案(实用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经典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 导语】《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教案大全2014-03-0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经典3篇)

中班语言课教案《哭有什么用》(优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课教案《哭有什么用》,供大家参考借...
教案大全2016-07-06
中班语言课教案《哭有什么用》(优质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最新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教案# 导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明净,诗情温暖,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作为诗人最后的生命绝唱,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
教案大全2014-02-09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最新3篇】

《乌塔》的教案设计【推荐3篇】

《乌塔》教案二。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教案大全2014-09-09
《乌塔》的教案设计【推荐3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
教案大全2012-04-06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