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案【推荐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案 篇一:《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析
课程名称: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章节名称:《论语》
教学内容:经典语句解析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的意义和用法;
3. 培养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论语》中经典语句的背景与含义;
2.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语句。
教学准备:
1.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 《论语》相关的资料和解读。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简要地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Step 2:学习经典语句(20分钟)
选择《论语》中的几个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逐个解析其背景与含义,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并讨论一个经典语句的内涵和实际运用,然后向全班汇报。
Step 4:个人思考(10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经典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解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语句。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全班分享。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从中互相学习和启发。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论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觉得学习《论语》对你有什么帮助?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论语》中其他经典语句的内涵和实际运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和学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案 篇二: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课程名称: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章节名称: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与赏析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学名篇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古代文学名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
1. 分析古代文学名篇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这些名篇。
教学准备:
1.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 古代文学名篇的相关资料和解读。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
通过简要地介绍古代文学名篇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这些名篇的兴趣。
Step 2:学习名篇的内容与主题(20分钟)
选择几个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逐个解析其基本内容和主题,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Step 3:分组阅读与赏析(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文学名篇,进行阅读和赏析,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这个名篇有哪些特点?你对其中的人物或情节有什么看法?
Step 4: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全班分享。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从中互相学习和启发。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古代文学名篇有哪些特点?你对古代文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他古代文学名篇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案 篇三
【#初三#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案》,供大家查阅。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代伟人*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的豪放之风。(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稍逊(xùn)折腰(zhé)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竞折腰(jìng)成吉思汗(hán)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学生听录音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2)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3)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下片: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4.“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影响。
步骤四深层探究赏析语言
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洁白?
明确: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练、极富形象、饱含感情?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
然一体。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2.拓展延伸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江雪》表现的是一幅老头雪夜垂钓的画卷,通过对画卷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清高,所以感情基调就是孤独、寂寞。
《沁园春•雪》表现的是诗人面对壮丽的雪景,所产生的豪迈激亢之情,感情基调是畅快、豪迈。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3)完成《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我爱这土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sīyǎ)温柔(róu)喉咙(hóulóng)
汹涌(xiōngyǒng)吹刮(guā)腐烂(fǔ)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感情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乡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代表作《乡愁》。
(2)背景链接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与亲人的多次聚散离合之中度过的。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2.生难字词
(1)字音
邮票(yóu)窄(zhǎi)矮(ǎi)
大陆(lù)乡愁(chóu)坟墓(mù)
(2)词义
【乡愁】思乡的愁闷。
【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通道。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1)师述: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别、母子死别、家国分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
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
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
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写信可寄家愁
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感情
1.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
明确: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乡愁是一封小小的电子邮件。
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
2.“乡愁”应该是一种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都用了哪些形象的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3.《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明确: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明确: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古诗中有许多像余光中的这首“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最后,让我们一齐来吟诵这首深情的恋歌,再一次体会诗人内心涌动的思乡爱国情感。
2.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