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彩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知识点:
1. 课文内容:《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因疏忽大意,导致羊逃跑,最终通过及时补救,找回了失去的羊的故事。
2. 字词解释:疏忽大意、逃跑、补救
3. 词语辨析:补、救
4.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Step 1 自主探究
1. 教师出示课文标题《亡羊补牢》,请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测。
3. 学生展示并讨论自己的猜测结果。
4.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标题猜测课文的主题和可能的故事情节。
Step 2 集体讨论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2.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疑惑的句子。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
4.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课文。
Step 3 扩展活动
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故事情节。
2.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
3. 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共同学习和欣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猜测标题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在扩展活动中,学生通过朗读和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整体上,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三年级# 导语】亡羊补牢,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g yáng bǔ láo,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知识点
字:叼(diāo)、劝(quàn)词:羊圈(juàn)、窟(kū)窿(long)
重点句子:
1、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3、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主要内容:
有个牧羊人,羊圈破了,夜里,狼叼走了羊,街坊劝他把羊圈修一修,他不听,结果,第二天又丢了羊,牧羊人很后悔,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修好了羊圈,就不再丢羊的事情。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long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4、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1、谈话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含义。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理解题目的意思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说出其意思,而是在讲述“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这时候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在教给学生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把词中每个字的意思进行整合,即可解释清楚这个成语意思。在我慢慢的引导下学生终于知道了如何解释“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解释每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慢慢的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即:把字词的意思放在文本中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会正确的阅读。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先自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识字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中感悟,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朗读,感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悟出道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而且还总结了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一则寓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4、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