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经典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标题:探索庐山之美——《庐山的云雾》教学实施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美景。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庐山的云雾》,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庐山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庐山的云雾》的复印件。
2.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庐山的景色。
3.黑板、彩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庐山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庐山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齐读课文《庐山的云雾》,教师解读生词和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3.合作探究(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庐山的美景,并选出最能代表庐山的词语。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个人创作(15分钟)
让学生以《庐山的云雾》为题,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庐山美景的感受。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论。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总结课堂内容,并提醒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和个人创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个人创作环节可能稍显紧张,下次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此外,教师在展示与分享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向他人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他们的互动与交流。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
标题:感受庐山之美——《庐山的云雾》教学实施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通过合作探究和个人创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庐山的云雾》,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个人创作,展示学生对庐山美景的理解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庐山的云雾》的复印件。
2.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庐山的景色。
3.黑板、彩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庐山的美景,引发他们对庐山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齐读课文《庐山的云雾》,教师解读生词和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3.合作探究(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庐山的云雾和景色,讨论庐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并选出最能代表庐山的词语。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个人创作(20分钟)
让学生以《庐山的云雾》为题,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庐山美景的短文或绘制一幅画。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论。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总结课堂内容,并提醒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合作探究和个人创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庐山美景的理解和想象。个人创作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美景。但是,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个人创作环节可能稍显紧张,下次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此外,在展示与分享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他们的互动与交流。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原文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