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精简4篇】
中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
在中班第二学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学,帮助幼儿在互动与合作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友善意识和自信心。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工作计划:
1. 品德教育:
- 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友爱互助等正面价值观念。
- 定期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了解社会规则和社区文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社交能力培养:
- 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提供各种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 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如班级表演、运动会等,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3. 自理能力培养:
-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己洗手、整理书包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 情感教育:
-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 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关爱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家校合作:
- 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德育情况,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和需求,共同配合帮助幼儿成长。
-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加强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引导。
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全面关注幼儿的德育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品质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篇二
在中班第二学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教学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工作计划:
1. 探索和发现:
-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探索活动,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和多样性。
- 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创造力培养:
- 提供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创造才能。
- 组织幼儿参与团队游戏和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团队合作:
-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学习分享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幼儿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轮流担任小组长或班级助理等角色,让幼儿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
4. 创新思维:
- 提供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如搭建积木、编故事等,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 鼓励幼儿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5. 家校合作:
- 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创造性表现,共同关注和引导幼儿的创新发展。
- 鼓励家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造性活动,与学校共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工作计划,我们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篇三
时间飞逝,转眼瞬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也是转眼瞬间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短短一个学期,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他们变得懂事了;变得不哭了;变得关心别人了;变得更加礼貌了;变得……
这同样也见证了我们教师德育工作的成效。大家知道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本着德育工作的一贯原则,向着
它的最终目标进发,以榜样激励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观察学习法、陶冶教育、行为评价法为实施途径;并最终起到一定的成效。
一、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1.幼儿园道德品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园道德品质教育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方面教育的统一。
3.幼儿园道德品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充分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幼儿园道德品质教育的成效。
二、德育工作的指导原则
1.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从幼儿实际出发的原则。
5.教育的统一性原则。
三、德育工作的目标
1.学习关爱并尊敬父母、长辈和教师,接触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2.初步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学习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初步学会谦让与分享,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张等交往方式,分享群体合作的欢乐和成果。
3.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觉察他人的欢乐、悲伤等情绪,并尝试做出适宜的反应。
4.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初步辨别是非,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5.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劳动,初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们的孩子已经顺利度过了中班阶段的学习,下个学期即将升到大班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心理准备接受大班阶段的学习
中班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主要工作思路:陈x琴“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我们立足于陈x琴教育思想中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开展研究是因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对我们现在进行的幼儿德育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陈x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放眼世界的胸怀。这也应成为我们当今对幼儿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
第二,陈x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把生活引向孩子,把孩子引向生活是如今倡导的课程内容,也应是幼儿德育所选择的课程内容。
第三,陈x琴“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相一致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这一原则在幼儿德育中的贯彻,能使我们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幼儿的主体性。
三、本学期幼儿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幼儿德育目标。
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也是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对成人的信赖和热爱,使他们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教师对幼儿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应做到爱每一个幼儿,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它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它必须有利于幼儿向着自立自强、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方向发展。那种出于爱幼儿的良好愿望,而代替幼儿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或者放纵幼儿做他们不应该做的事,都不是真正的爱。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决不能因为幼儿年幼无知而任意讽刺、挖苦、责骂幼儿,更不能恐吓和体罚幼儿,那样做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不仅危害幼儿现实的个性发展和进步,而且对其长远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将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应注意尊重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因为,幼儿是自身发展的主体,离开了幼儿自身的努力,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比如,引导幼儿遵守一定的纪律和规则,是幼儿园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每一条纪律、规则对幼儿的行为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执行规则时,容易将幼儿变成被动的受约束对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真正理解规则,感觉到每一条规则都是自己参与制定的,从而愿意主动地遵守。有这样一个例子:从户外活动回来,幼儿一窝蜂地拥进盥洗间,抢着洗手,结果挤成一团,有几个幼儿的衣服被同伴弄湿了,有几个幼儿还争吵起来,到教师那里告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请全体幼儿讨论:“这么多人要洗手,可是水龙头不够。怎样做才能让每个人洗得又快又好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他们决定今后要分组轮流洗手。这样,“依次序轮流洗手”的规则就在教师巧妙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定出来了。
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人的每一种品德都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构成。在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四要素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较差,因此,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