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经典3篇)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篇一
哈雷彗星是人们熟知的一颗彗星,它以其规律性的轨迹和可预测的出现而闻名于世。然而,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却远远早于现代人类的观测记录。这本书名为《星际之旅:哈雷彗星的传说》,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文献。
《星际之旅:哈雷彗星的传说》是一本由一位古代学者撰写的书籍。根据研究者的推测,这本书可能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即古希腊时期。它记录了作者对哈雷彗星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它神秘力量和影响的思考。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它对哈雷彗星的规律性轨迹的准确描述。作者详细记录了彗星的每一次出现,并推测了它的周期性。他认为哈雷彗星大约每76年回归一次,这个预测在后来的观测中得到了证实,成为了科学界的共识。
除了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这本书还包含了对彗星的神话和传说的解读。作者认为彗星是神灵的使者,预示着重大的事件或灾难的到来。他还描述了人们对彗星的恐惧和敬畏,以及他们对彗星的崇拜和祭祀。
《星际之旅:哈雷彗星的传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因为科学观测和研究还未发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彗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本书成为了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哈雷彗星的重要参考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尽管《星际之旅:哈雷彗星的传说》是一本古老的书籍,但它对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和预测依然准确和有价值。它不仅记录了人类对彗星的观察和研究,还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探索的勇气。这本书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篇二
哈雷彗星是一颗备受关注的彗星,它以其规律性的轨道和可预测的出现而闻名于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并不是现代人类的作品,而是一本古老而神秘的文献,名为《天空奇观:哈雷彗星的秘密之书》。
《天空奇观:哈雷彗星的秘密之书》是一本由不可考证的作者所写的书籍。根据研究者的推测,这本书可能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即古埃及时期。它记录了作者对哈雷彗星的观察和探索,以及对它神秘力量的解读和思考。
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揭示了哈雷彗星背后的神秘力量和宇宙秩序。作者认为彗星是宇宙中神灵的象征,每一次的出现都代表着天地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他通过对彗星轨迹和出现时间的观察,提出了一种与当时的宗教和哲学观念相结合的解释。
除了对彗星的解读,这本书还包含了关于彗星的神话和传说的描述。作者认为彗星是神灵的使者,预示着重大的事件或灾难的到来。他详细记录了人们对彗星的敬畏和恐惧,以及他们对彗星的崇拜和祭祀。
《天空奇观:哈雷彗星的秘密之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因为科学观测和研究还未发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对彗星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本书成为了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哈雷彗星的重要参考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尽管《天空奇观:哈雷彗星的秘密之书》是一本古老的书籍,但它对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和解读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记录了人类对彗星的观察和思考,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本书的存在证明了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无尽渴望。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篇三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题目:
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一书中。
A.《春秋》
B.《墨经》
C.《诗经》
D.《尚书》
答案:A
解析: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资
料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相关阅读】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少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明白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贴合计算结果。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能够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
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以前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跟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对照结果都比较贴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断定说:“彗星记载最好的(除极少数例外),当推中国的记载。”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由于中国彗星史料丰富、连续和较精确可靠,所以在近现代的天体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现代科学价值。1850年欣德(J.R.Hind)曾根据中国彗星史料进行计算,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化,从而对研究彗星的起源和演化作出帮忙。1972年美国勃勒德(Brady)应用中国彗星记录,探索1682年来的彗星运动,来探索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从而提出太阳系中存在着未知的第十大行星的假设。1971年在爱尔兰的华人江涛重新审查了有关记录,虽否定存在第十大行星的假设,但证实非引力效应的存在。1978年张钰哲应用中国这些彗星记录进行研究,得出可能的确存在的这个冥外行星,或在离太阳50天文单位处有一环状的`总质量略等于地球的彗星云。这些状况都说明了中国古代关于哈雷
彗星的记录,确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为解决现这天文学的有关问题,带给了宝贵的资料。”遗憾的是,我国古人未能确定某次出现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现过的那一个。
观察记录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道。在1986年,五艘来自苏联、日本、欧洲委员会的飞行器拜访了哈雷彗星;ESA的Giotto号飞行器得到了近Halley核的照片。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状况。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Technology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35.3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