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诫外甥书》原文及译文(优选3篇)
文言文《诫外甥书》原文及译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诫外甥书》是孟子的一篇名篇,是他给自己的外甥弟子的忠告和教诲。以下是《诫外甥书》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孟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贫而可求也,虽倨傲之士,吾亦为之。”
外甥曰:“富而可求与?”
曰:“富而可求也。富者,傲也,傲者,色也,色者,贪也。贪者,死也。”
曰:“贫而可求与?”
曰:“贫而可求也。贫者,忧也,忧者,患也,患者,死也。”
曰:“人然则富贵者死,贫贱者生乎?”
曰:“然。”
曰:“然则富贵者死,贫贱者生,奚为而不求富贵乎?”
曰:“富贵者死,贫贱者生,是以不可使也。夫富贵者,色也,贫贱者,忧也。色者,贪也;忧者,患也。贪者,死也;患者,死也。是以不可使也。”
曰:“贫贱者生,富贵者死,奚为而不求贫贱乎?”
曰:“贫贱者生,富贵者死,是以不可以已也。夫贫贱者忧也,富贵者色也。忧者,患也;色者,贪也。患者,死也;贪者,死也。是以不可以已也。”
曰:“人然则富贵者死,贫贱者生乎?”
曰:“然。”
曰:“然则富贵者死,贫贱者生,奚为而不去富贵乎?”
曰:“富贵者死,贫贱者生,是以不可以去也。夫富贵者,色也,贫贱者,忧也。色者,贪也;忧者,患也。贪者,死也;患者,死也。是以不可以去也。”
曰:“贫贱者生,富贵者死,奚为而不去贫贱乎?”
曰:“贫贱者生,富贵者死,是以不可以去也。夫贫贱者忧也,富贵者色也。忧者,患也;色者,贪也。患者,死也;贪者,死也。是以不可以去也。”
译文:
孟子说:“富裕而可以追求的,即使是持鞭的人,我也会为之;贫穷而可以追求的,即使是傲慢的人,我也会为之。”
外甥问:“富裕而可以追求吗?”
孟子回答:“富裕而可以追求。富裕者会傲慢,傲慢者会表现出色彩,表现出色彩者会贪婪。贪婪者会导致死亡。”
外甥又问:“贫穷而可以追求吗?”
孟子回答:“贫穷而可以追求。贫穷者会带来忧愁,忧愁者会带来痛苦,痛苦者会导致死亡。”
外甥进一步问:“那么是富贵的人死去,贫穷的人才能活着吗?”
孟子回答:“是的。”
外甥再问:“既然富贵的人死去,贫穷的人活着,那为什么不追求富贵呢?”
孟子回答:“富贵的人死去,贫穷的人活着,因为这是无法改变的。富贵的人会表现出色彩,贫穷的人会带来忧愁。表现出色彩者会贪婪;带来忧愁者会带来痛苦。贪婪者会导致死亡;痛苦者也会导致死亡。因此无法改变。”
外甥又问:“贫穷的人活着,富贵的人死去,为什么不去追求贫穷呢?”
孟子回答:“贫穷的人活着,富贵的人死去,因为这是无法满足的。贫穷的人会带来忧愁,富贵的人会表现出色彩。忧愁者会带来痛苦;表现出色彩者会贪婪。痛苦者会导致死亡;贪婪者也会导致死亡。因此无法满足。”
外甥再次问:“既然富贵的人死去,贫穷的人活着,为什么不去摆脱富贵呢?”
孟子回答:“富贵的人死去,贫穷的人活着,因为这是无法摆脱的。富贵的人会表现出色彩,贫穷的人会带来忧愁。表现出色彩者会贪婪;带来忧愁者会带来痛苦。贪婪者会导致死亡;痛苦者也会导致死亡。因此无法摆脱。”
外甥最后问:“贫穷的人活着,富贵的人死去,为什么不去摆脱贫穷呢?”
孟子回答:“贫穷的人活着,富贵的人死去,因为这是无法摆脱的。贫穷的人会带来忧愁,富贵的人会表现出色彩。忧愁者会带来痛苦;表现出色彩者会贪婪。痛苦者会导致死亡;贪婪者也会导致死亡。因此无法摆脱。”
文言文《诫外甥书》原文及译文 篇三
【#能力训练# 导语】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下面是©分享的文言文《诫外甥书》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诫外甥书》
魏晋: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扩展阅读:诸葛亮文学成就
《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
当时为建兴五年(227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师表》,是蜀建兴六年(228年)十一
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除上述作品外,诸葛亮还有《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等著作。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又名《诸葛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