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小雅·信南山》译文和注释【精简3篇】
《诗经》中《小雅·信南山》译文和注释 篇一
《小雅·信南山》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南山的景色和美好,表达了对南山的景仰和敬意。下面是《小雅·信南山》的译文和注释。
译文:
信南山,维禹甸,维禹之墟。维山上之,维云汉之,维南至之。维南至之,可以植薪。思我梗梗,或获或罹,或左或右,或右或左。云汉何以覆?天何以载?南山何以削?麻衣何以葛?
注释:
信南山:对南山的景仰之情。
维禹甸:南山所在的地方。
维禹之墟:禹的墓地。
维山上之:在山上。
维云汉之:在云汉之间。
维南至之:南山所在的地方。
可以植薪:可以采集柴草。
思我梗梗:思念我茂盛的南山。
或获或罹:或丰收或凋零。
或左或右:或左倾或右倾。
云汉何以覆?:云汉如何遮蔽?
天何以载?:天如何承载?
南山何以削?:南山如何消磨?
麻衣何以葛?:麻衣如何修补?
这首诗通过对南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南山的景仰和敬意。南山被描述为高耸入云的山脉,云汉似乎无法遮蔽,天空也无法承载,南山也无法削弱。诗中的“可以植薪”意味着南山提供了丰富的柴草资源,给人以希望和温暖。作者思念南山的茂盛和繁荣,也感叹南山的坚韧和不灭精神。最后一句“麻衣何以葛?”则暗示了南山的坚固不倒,就像麻衣的缝补。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南山的壮丽景色和不朽精神,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南山的景仰和敬意,也抒发了对生命和坚韧不拔的向往。
《诗经》中《小雅·信南山》译文和注释 篇二
《小雅·信南山》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南山的景色和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南山的景仰和赞美。下面是《小雅·信南山》的译文和注释。
译文:
我相信南山的存在,它位于禹甸,是禹帝的陵墓。它在山上,云汉之间,南方的尽头。在那里,可以采集柴草。我思念着南山的茂盛,或许会有好的收成,或许会有凋零。或许它会倒向左边,或许会倒向右边。云汉如何遮蔽南山?天空如何承载南山?南山如何削弱?麻衣如何修补?
注释:
信南山:对南山的景仰之情。
禹甸:南山所在的地方。
禹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云汉:天空中的云彩。
可以采集柴草:南山提供了丰富的柴草资源。
茂盛:茂密繁荣。
凋零:枯萎凋谢。
倒向左边/倒向右边:南山的倾斜方向。
遮蔽:挡住,掩盖。
承载:支撑,容纳。
削弱:减弱,消磨。
修补:缝补,修复。
这首诗通过对南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南山的景仰和赞美之情。南山被描绘为高耸入云的山脉,云汉似乎无法遮蔽它,天空也无法承载它,南山也无法削弱。诗中的“可以采集柴草”意味着南山提供了丰富的柴草资源,给人以希望和温暖。作者思念南山的茂盛和繁荣,也感叹南山的坚韧和不灭精神。最后一句“麻衣如何修补?”则暗示了南山的坚固不倒,就像麻衣的修补一样。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南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南山的景仰和赞美之情,也抒发了对生命和坚韧不拔的向往。
《诗经》中《小雅·信南山》译文和注释 篇三
【#诗词鉴赏# 导语】《小雅·信南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绘,表现出周朝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色。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小雅·信南山》译文和鉴赏,欢迎阅读!
《小雅·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
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注释
信(shēn):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维:是。禹:大禹。甸:治理。
畇(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平展整齐貌。原隰(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广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湿之地。
曾孙:后代子孙。朱熹《诗集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小雅·楚茨》中所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田:垦治田地。
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fēn)雰:纷纷。
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优:充足。渥(wò):湿润。
沾:沾湿。
埸(yì):田界。翼翼:整齐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畀(bì):给予。
庐:草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菹(zū):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称。
祜(hù):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
骍(xīng):赤*(栗色)的牲畜。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鸾刀:带铃的刀。
膋(liáo):脂膏,此指牛油。
烝(zhēng):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bì):浓香。
扩展阅读:《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