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实用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
引言: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的现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两个小球、一个水平光滑轨道、两个光电门、计时器、计算机。
实验步骤:
1. 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确保其平整和稳定。
2. 在轨道的一端放置一个小球A,并用一个光电门测量其初始速度。
3. 将另一个小球B放在轨道的另一端,并用另一个光电门测量其初始速度。
4. 记录下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并计算出它们的动量。
5. 用计时器测量小球A和小球B碰撞前后的时间间隔,并记录下来。
6. 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小球A和小球B碰撞后的速度,并计算出它们的动量。
7. 比较碰撞前后的动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8. 进一步讨论碰撞的类型(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或部分弹性碰撞),并分析其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碰撞前后小球A和小球B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同时,通过观察碰撞的类型,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不同碰撞类型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拓展:
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其他情况下的应用,如弹簧的压缩和释放、火箭发射等。通过拓展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扩展到其他物理现象中。
结论:
通过本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深入理解其原理和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运动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引言: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例分析的教学设计,通过解析真实世界中的运动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实例分析:
例子1:篮球运动员的运球
当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运球时,球的质量和运动员的速度会影响篮球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运动员在运球过程中没有外力作用时,篮球和运动员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因此,当运动员加快速度时,篮球的动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篮球的速度增加。
例子2:汽车碰撞事故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汽车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如果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相对碰撞,它们的动量之和为零,即总动量为零,这意味着两辆汽车碰撞后会停止运动。如果两辆汽车的质量不同,但速度相同,碰撞后较轻的汽车会获得较大的速度,而较重的汽车则会获得较小的速度。
教学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真实世界中的运动事件,并分析其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拓展:
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相关概念和定律,如动量的定义、动量与力的关系等。通过深入拓展,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运用到更复杂的物理问题中。
结论:
通过实例分析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通过分析真实世界中的运动事件,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三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力对空间和时间的积累,是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前一节介绍了力的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理,而本节深入介绍了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这是高中学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个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大纲中,动量守恒定律是B类知识点,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
教材选取两体问题中的碰撞模型,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表达式,再将结论拓展为多个物体、两维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它不仅和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适用于宏观低速系统,也适用于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观高速系统及微观系统,教材还详尽介绍了动量守恒的条件,提出在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前节教材讲述的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中用动量定理处理的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通常可看作质点)本节则将研究对象拓展到系统,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概括了封闭系统中的一般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处理物理综合问题以及学习新的物理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一维情况下两物体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内容及定律成立条件,了解定律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并使学生明白定律虽可由牛顿定律及动量定理导出,但其具有独立性、普适性。掌握定律中“系统”、“内力”、“外力”等名词的确切含义。
2、能力目标。能在具体问题中判定动量是否守恒,能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知道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科学思维品质目标。通过对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及定律的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是理解动量守恒的物理内涵,动量及动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动量的相对性以及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物理状态的同时性。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1、实验及引导探索式。学习物理,重在理解。为使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条件,本节课宜采用实验及引导探索式教学法,即通过实验,对一维两体模型中的每个物体及由两者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所受的合冲量,确定单个物体及系统的动量变化,在对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引出系统动量守恒的概念,进而
探索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过演绎论证,环环相扣地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
2、讲、练、评结合式。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通过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教具的准备:气垫导轨、细线、弹簧、两质量相等的小车、砝码
(六)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到自然亲切,充满趣味性,可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及充满对未知科学领域的好奇,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讲授新课
①演示课本上的一维两体模型实验。实验改为用气垫导轨,可使实际情景更为理想化,使学生体会到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初步建立动量守恒的概念;
②引导学生由观察实验过渡到理论推导,定量地导出在一维两体模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此过程又引导学生回味了前面学过的重要定律、定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③引导学生推导出动量守恒的几种不同的数学表述及其意义;
④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动量守恒成立的条件,并归纳得出动量守恒定律;
⑤演绎、推广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⑥通过举实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用典型习题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的理解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同时可及时反馈学生中知识接受及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及遗漏。
①实际问题中,系统不受外力的情景很少见到,此时往往做近似处理(定律成立条件的拓展)如外力远小于内力时亦认为动量守恒;有时系统在某个方向所受外力为零,即该方向系统的动量守恒;让学生了解一般在作用时间很短,内力影响远大于外力时均可认为动量守恒成立,例如碰撞、打击、爆炸等问题的处理中可运用该定律;
②定律表达式中要注意动量的相对性、矢量性及作用前后两物体动量的同时性,注意定律的适用对象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性)。对于矢量性的理解要重点突出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表达式为矢量式,但在一维问题中可将之转换为代数式,故解题时正方向的假定是必要的。
4、板书设计。板书板图应做到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主要板书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要长,使之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内涵,掌握定律的应用,设置了三道作业题留给学生课外完成,可起到巩固新课、回味课堂的效果,题量不宜过多,以减轻学生负担,留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空间,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