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实用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在引入分数的概念时,我选择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我用一块巧克力蛋糕来解释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将蛋糕分成几份,并让他们计算每份蛋糕的大小。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表示了物体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的大小是多少。

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采用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我给学生几个分数,让他们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同时,我还使用了分数线段的表示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分数的大小。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注重了把握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在个别辅导中,我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总的来说,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同时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拓展,以提高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在引入分数的概念时,我选择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我用一张纸被撕成几块的例子来解释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将纸的每一块都看作是一个分数。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表示了物体被分成了几个部分。

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采用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我给学生几个分数,让他们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同时,我还使用了分数线段的表示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分数的大小。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我注重了把握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在个别辅导中,我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总的来说,通过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同时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拓展,以提高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课后反思: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我利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经验,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二、加强了动手操作,降低了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两次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三、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实际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搜寻素材,如: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有的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估一估”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没有引申到“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再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简洁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有效、精彩的数学课。点评我校耿老师的课: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相信各位老师都很熟悉,但也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节课,自己的课感觉上的还比较成功,但听了同年级耿老师的课,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课一气呵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巩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我的课相比较,

  她的课主要体现在: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主旨,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已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一半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用一个符号或其他方式去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没有疑惑处生疑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粘,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1/2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个图形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当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后,再一次引寻学生思考:在这个几分之一的基础上再多涂上几份颜色,又能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能力,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脑、动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另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引出新课,在教学完1/2的意义后,对1/4的教学进行了改动,直接让学生利用1/2的经验,自已动手创造出一个几分之几,这比教材的编排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第八单元学完了。学习起来还真没那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关键是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意义,比较中理解、计算中理解、应用中理解。给出一个分数,能举例说明他所表示的意义,反复说,说完一个说第二个等,学生轮换着说。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比较的是两种分数的大小:

  一种是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另一种是分母一样的分数。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从分数的意义上分析,一个月饼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母越大,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同样大小的月饼,分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所以分母是1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其次是分母一样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同样大小的物品,分成相同的份数,取出的份数越多,分子就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主要学习了:

  同分母(本册没有说明是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运算,1减一个分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结果的分子和分母都相等的时候化简成1。1减去一个分数时,要把1看成是和这个分数的分母一样的分子、分母一样的分数,然后再计算。

  最后一节是分数的简单应用。

  主要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作分子。还有一些这样的题目:形如有15个苹果,其中三分之一是红苹果,三分之二是黄香蕉苹果,问题是红苹果有几个?黄苹果有几个?从分数的意义上分析,三分之一就表示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15除以3等于5,每份是5个,1份就是5个,2份就是10个。检验的过程是:10+5=15,和总数15一致,因此解答正确。在讲这一节时,学生是在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的情况下进行的,感觉做起来特别的顺,效果也挺好。

  所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以学生理解为前提,多说、多动手操作,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始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不足。

  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安排分数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成功之处:

  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现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须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实际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后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后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根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判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注意强调“平均分”。

相关文章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精彩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1劳动最...
教学资料2011-06-08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精彩6篇)

大班班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实用3篇)

大班班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 导语】计划要有科学性、严肃性。在计划面前不断的妥协,会让人丧失信心和斗志,会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风,会养成没有责任感的不良品质。所以,重视计划的人,一定是工作出色...
教学资料2019-04-06
大班班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实用3篇)

拼音复习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拼音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拼音...
教学资料2018-02-06
拼音复习教学设计(通用6篇)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精彩4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2018-06-06
高一语文的教学反思(精彩4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彩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
教学资料2015-09-01
《比例尺》教学设计(精彩6篇)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简6篇)

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动方案,一份好的活动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8篇),仅供...
教学资料2016-04-03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