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优质6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诗词赏析与文化背景介绍
引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词作。通过描绘黄沙满天的荒凉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愤怒和不安,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赏析这首词的诗意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作。
一、诗词赏析
1. 词的主题和意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夜行黄沙道中为背景,通过描绘沙丘连绵、黄沙遮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怒和不安。
2. 词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词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每句都有韵脚,使得整首词音韵和谐。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地骨露,天骨裂”,形象地描绘了沙丘的连绵和黄沙的遮天之势。同时,词中也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万里黄云白日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的担忧和忧虑。
3. 词的意义和价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一篇作品,通过词中的描写和感叹,传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词中的诗意和表达手法,使得这首词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文化背景介绍
1. 时代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于金朝时期创作的作品。金朝是北方民族政权,对南宋进行了多次侵略。辛弃疾作为南宋的爱国文人,深受国家动荡和战乱的影响,他的词作中经常表达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2. 辛弃疾的创作背景:
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以抒发忧国忧民情怀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亲身经历了南宋的衰落和金朝的侵略,因此他的词作中充满了爱国情感和对时局的担忧。
结语:
通过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和文化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作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深入探讨这首词作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词曲结合的教学设计
引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词作,它的诗意和表达手法非常独特,适合进行词曲结合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演唱这首词作的曲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作的情感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音乐欣赏和表演实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一、音乐欣赏
1. 选择合适的曲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曲调应该选择一种能够表达词作情感的音乐形式,如悲壮、激昂的曲调。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的曲调,或者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适合的曲调。
2. 学习演唱技巧: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老师一起学习演唱技巧。例如,学习词曲的节奏和音调,掌握歌曲的气息和情感表达。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词曲的演唱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表演实践
1. 小组合作演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演唱形式,如合唱、独唱或重唱等。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演唱形式,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 舞台展示:
组织学生在课堂或学校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这首词作。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观看,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
通过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音乐相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学习演唱技巧和进行表演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以读促教,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链接辛词,课外吟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对“词”的认识
2、诗词对对碰
过渡:你们真是学习上的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再走如一首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3、出示题目,师读。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停顿。
4、师生一起板书课题。说说你在题目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5、诗人猜猜猜(诗人介绍)
过渡: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就是辛弃疾的作品,选自与他的《稼轩长短句》。
二、制定学习目标
1、学生自己制定
过渡: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是学习诗词最好的途径,为此老师制定了一个“四步读书法”
2、出示读书方法
三、品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读准音
1、自由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
3、强调“见”
4、齐读
(二)读韵味
1、自由读,找韵脚
过渡:诗词有了韵脚我们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有了平仄音就有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现在我们听听名家朗读,体会一下诗的韵味。大家边听边画节奏。
2、视频朗读
3、指名读
4、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你知道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指名读
7、师吟诵
过渡:不知不觉我们又读了几遍,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穿越到辛弃疾的身边,做他的同行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大胆说说。
(三)想画面
1、自由读,边读边想。(提示:汇报时用上读着读着……)
2、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可见想象可以产生美。词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走人画面,走人诗人心里。
(四)读情感
品上阙
1、学生读上阙,品“惊鹊”
2、想想鹊儿被什么而惊
过渡:这么轻微的声音竟然能惊动树枝上的鸟儿,黄沙岭的夜晚真静啊!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我们之前也学习过不少,老师举两个例子,同学们读读
3、写法分析
4、想一想,说一说
过渡:是啊,诗人多么期盼有一个丰收年啊,多么希望农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啊。
读下阙
1、六月的天,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正在大家津津乐道,展望未来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读)这时诗人的心情怎样(着急)他会怎样做(避雨)结果呢?(读)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喜出望外)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质疑:“点”意趣所在
3、齐读
四、阅读链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自由学习
3、汇报(音,韵,画,情)相机指导朗读
4、情感总结
5、对比这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总结:同学们感受真深。同一个人写出的词风格迥然不同,他不愧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征战沙场多年但一直热爱大自然心系人民,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
五、布置作业
1、选择其中一首编成小故事。
2、阅读更多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4、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
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
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2)假如你是他们,看到这一片长得这么好的庄稼,你会说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
4、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闻到了和听到了-----(蝉儿轻叫)(蛙鸣齐唱)、闻到了(稻香扑鼻)丰收在即;喜讯远传,不禁欢快地唱道――全词(齐读第二句)
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夜行山道,不禁兴奋地唱道——(齐读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师也被你们的朗读给陶醉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看看我们的读能否把后面的老师也陶醉了?有信心吗(配音师生串读)。
六、写作指导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诗人笔下田园风光在夜晚独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战诗人,用现代文改编这首词,做一个现代小诗人。(配乐)
推荐同学们上台表演。(我们班谁创作现代诗最厉害?有请黄怡昕同学边说边演。
你们想编吗?现在拿起笔来,写下来吧。
提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诗人来到了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走着走着,忽然……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诗人忍不住挥笔写了《》:……
温馨提醒: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可诗人的动作、语言、心情等,把当时的画面描绘出来。
七、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
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自选)
1、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2、把这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3、把词改写成美文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正确书写“鹊”字,背诵这首词。
2、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诵读、品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诗词、辛弃疾的资料等,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词引入,自主解题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诗宋词又是其中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全词,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我们读诗词的时候要稍加停顿,抑扬顿挫,那就会读出节奏和韵味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标注的停顿再读一读。(课件出示全词,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配合读。
过渡: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了一些画面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来品读词的上阕吧!
三、解词品悟,课上研讨
(例中学)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想象画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
2、全班展示汇报。
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描绘得真美啊!作者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绘了黄沙岭的夜景,大家来说一说有哪些感官呢。(教师板书:看--明月别枝;听--鹊啼蝉鸣蛙声说丰年;嗅--稻花香)你觉得这样的夜景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想象会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3、提问:是什么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呢?
学生自主发言。
4、提问:是谁在说丰年?又是怎么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明月、清风,这鹊啼、蝉鸣、蛙声,还有这弥漫着的稻花香,使得黄沙岭的夜晚是那样的清幽、静谧和美好,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板书: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此时,作者行走在这样的夜晚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以译文的形式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上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上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5、指名读。
教师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上阕的方法:先是想象画面,然后是抓关键词语理解词义、体会情感,最后是串联整个词义,读中悟情。
(实践悟)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汇报。
过渡:多么美的月夜啊!仿佛画卷一般。词人就这样满怀喜悦地行走在路上,之后怎么样了?谁来描绘一下下阕的画面?
学生自主发言。
7、教师小结:刚才还是明月高悬,一片明朗,转眼就变得昏暗只看得见几颗星星了,雨点也飘落下来。此时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到什么?(教师板书:思避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路转溪桥忽然看见了茅店,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仓皇之间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带着大家再次重温下阕的内容。(课件出示下阕词义,读给学生听)
8、指名读。
教师小结:就是这后两句点名了词人的身份--行人。也让我们理解了题目“夜行黄山道中”,原来明月别枝是行人所见,鹊啼、鸣蝉、蛙声、说丰年是行人所闻,遇雨急寻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词都没有离开“夜行”二字!既写出了赏景之美,又写出了避雨之趣。让我们充满情感的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吧!
四、整体感悟,盘点收获
1、学生再读全词,回归整体,尝试背诵。
2、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本首词。
2、(迁移用)请同学们运用以上学习的方法,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也可阅读辛弃疾或其他词人的词作。
以下任选一个完成:
3、结合本首词的意境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4、结合本首词的意境画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