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质6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一
观察物体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个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不同形状、大小和材质的物体;
2. 放大镜;
3.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物体的问题。例如:“你们都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和属性?我们如何观察它们?”
2. 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几个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细节。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分享观察结果: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属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学生的观察结果整理成记录表格。
5. 拓展:让学生自由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 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回答观察物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评价方式:
1. 观察记录表格:评估学生对物体特征和属性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分享结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观察物体过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个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个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二
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个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观察技巧,并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物体的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
3. 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 不同形状、大小和材质的物体;
2. 放大镜;
3.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观察物体的问题。例如:“你们观察这个物体后,能说出它的特征和属性吗?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是怎样的?”
2. 观察: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特征和属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方面。
3.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轮流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属性,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4. 探究: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物体特征和属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你们观察到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有什么作用?”
5. 拓展:学生自由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鼓励学生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 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回答观察物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评价方式:
1. 观察记录表格: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分享结果: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探究问题:评估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个观察物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属性,培养自己的观察技巧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探究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这个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体的知识和观察物体的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
4、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学习新知的条件
教师诱导: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有关位置的知识,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现在我们就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手来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师说,你们用动作表示,看看谁的反应快,动作正确。
二、激发兴趣,顺势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教具:教师拿出若干个盒子,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两个从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⑵拿出两个从表面上看颜色不一样的盒子,让学生想一想:这两个盒子一样吗?
⑶引导比较:将先拿出的两个盒子更换观察角度,使学生明显地看出它们是不一样的;对后拿出的两个盒子进行翻转,使学生看出两个盒子是一样的。
2、教师小结:刚才两个看起来一样的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不一样;而看起来不一样的两个盒子换个角度观察结果却是一眼的。看起来我们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物体的结构形态是不行的,我们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
三、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1、观察物体一。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一个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个面是正方形,两个面是长方形,两头是三角形的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物体,看看它是不是长方体(这里不必讲解它的名称,只是让学生明确它不是长方体即可)。
⑵教师诱导:现在我们就用小朋友学过的知识来观察这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面,从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还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观察物体二
⑴出示教具:教师拿出“大力士”玩具,请三个学生上前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这个“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样子用动作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
⑵游戏活动:组织学生给“大力士”照相。A、教师提游戏要求: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正面相,你们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B、请学生示范:如果我想请你们给“大力士”照张侧面相,应该站在哪个角度照?C、共同做游戏:学生站在“大力士”的左侧或右侧给他照相。
3、引导学生辨认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辨认,并提问: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先引导学生看课本67页的例1,在结合例题下面的三幅图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共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观察玩具,然后把观察到的样子画下来。
5、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一方面总结学生的观察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观察评价同学的作品中进一步体验观察的方法和过程。
6、口头表达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通过口头练习,可以使观察方法的知识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由记忆的学习转化为理解和应用性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十五的兴趣。)
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依次出示面有茶壶的平面图:茶壶的俯视图——茶壶的侧面图(壶嘴的一面)——茶壶的正面图。证明: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原因是从背面照很难辨认是谁)。
2、让学生看一看:教师出示画有房子和标有A、B、C三个侦察远位置的挂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B、C三个侦察员,从三个方位来观察敌人的营房,请你标出A、B两个侦察员看到的情形(在图例中有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让学生选择)。
3、让学生做一做:教师出示课本67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辨认三个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并用线连起来。
五、全课小结,拓展思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还有疑问吗?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精彩的作业。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五
【授课题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简介】
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多个玩具、闹钟、茶杯等。学生以4人为一组分组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给每组都请来了一位好朋友。
师:这个好朋友就是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你坐在物体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内互相
交流,教师行间巡视。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
师:不过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板书: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同学们想不想观察一下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观察方法: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转圈。
师: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找到了两种观察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次观察物体。
师:大家再次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大家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师:今天小朋友们观察得认真又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书第67页,试着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五第一题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侧面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书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观察方法”辨认物体,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发展直观思想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1.实际切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师: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师:大家觉得拍得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欢左面的,站在她的左边,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师:(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生答熊猫)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熊猫长什么样子?
生1: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头顶上的两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脚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样子很温顺。
师: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前、后、左、右拍摄的熊猫照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壮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头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前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师: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刚才看到了左面。
师: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置,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师:你在哪个位置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绕着熊猫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熊猫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熊猫,你们想不想到熊猫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猫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熊猫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师:看过之后,你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猫真可爱,我想养一只。
生2:熊猫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熊猫?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发言)
【巩固应用】
1.做一做。
师:(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四名学生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