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推荐4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鸟类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观察和记录鸟类行为;
3.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鸟类的分类和特点;
2.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选择;
3. 鸟类的行为观察和记录;
4. 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鸟类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鸟类的了解和观察经验。
2. 讲解
介绍鸟类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不同种类的鸟类的外貌、习性和栖息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对各种鸟类有更直观的了解。
3. 活动
3.1 鸟类观察
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进行鸟类观察活动。学生可以携带相机或手机,记录所见鸟类的特征和行为,尽量拍摄鸟类的照片。
3.2 记录和分析
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和行为进行记录和整理。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鸟类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选择的差异。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鸟类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选择。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5. 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报告,包括观察到的鸟类种类、特征和行为,以及对鸟类栖息地和食物选择的分析。
6. 反馈
对学生的观察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会。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鸟类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鸟类保护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鸟类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 科学方法在鸟类保护中的应用;
3. 学生参与鸟类保护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受到威胁的鸟类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询问学生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和了解程度。
2. 讲解
介绍鸟类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包括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非法捕猎等。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到鸟类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活动
3.1 科学方法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鸟类保护问题,包括栖息地保护、迁徙路线研究和保护区建设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2 鸟类保护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鸟类保护实践活动,例如参观鸟类保护区、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进行校园环境保护行动等。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保护活动,加深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鸟类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以及科学方法在鸟类保护中的应用。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鸟类保护做出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5. 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鸟类保护的研究报告,包括对鸟类保护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6. 反馈
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经验和想法,激发更多的环保意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三
[课文简析]
“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外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个左右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蓊蓊郁郁,远看,像是横卧江心的绿色小岛;近看,仿佛是飘浮水上的苍翠树林。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鹭鸶。每当晨曦初露,晚霞映照,这里群鸟飞翔,一片啁啾,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翩飞的鸟影,构成极壮观的奇景,称之为“鸟的天堂
”。
文章《鸟的天堂》就是作者于1933年6月去南方游时所写的,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中。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得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罢。”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同时与旧中国黑暗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执着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感受南国奇异和美丽的风光。
2、初步感受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过双休日由于还有好很多作业没有做好,而被爸妈关在家里做作业的经历吗?那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看来大家人虽在家里做作业,心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早点把作业做好,渴望到外面去玩,也就是说在你没有做好作业的时候,向往自己已经做好了作业;在你没有自由不能去玩的时候,你却向往着能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是吗?
那么当你把这么多作业做好以后呢?
好!闲话就聊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披文入情。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讲到“鸟的天堂”课本中指的就是——?(大榕树)。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到广东新会去看一下这棵大榕树。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把课本翻到70页,集体把第二大段来读一下。
1、朗读第二段。
2、交流:你读出了哪些?
(我读出了:这是一棵高大、美丽、枝叶繁茂等等的大榕树。)这样的一棵大榕树,你觉得怎样?能联系课本来说吗?
(生命力强、旺盛)对!你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们集体再把这个小节来读一下,注意读的时候要把全部的生命力展示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八小节。
作者笔下的这一榕树描写地多美啊!这么一个有朝气、有生命力的地方,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
作者在写这篇优美的散文之前,还曾经写过一篇长篇小说《家》。老师选了其中的一小节出来,供今天大家共同来欣赏一下。
三、感知材料,体会感情。
1、默读材料。
2、讨论:你从这里读出了些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3、交流得出:文中的主人公非常寂寞、痛苦、向往自由等等。对,文中的主人公不但寂寞、痛苦、而且还受到封建大家庭腐朽的旧礼教的约束和毒害。所以,主人公非常向往自由,渴望得到自由,恨不得生了翅膀飞出去,但却被阴暗的房间关住了,一切追求与向往都得不到实现。
讲到这里,再让我们回到课本上来,再把第二大段有感情地来读一遍!看看这一次朗读你会读出了哪些新的东西?(结合课前的谈话)
四、对比感知,揭示中心。
1、朗读第二大段。
2、学生再次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
(可以看出作者把大榕树描写得这么美、这么充满生命力,其实是作者自己对美的向往,对生命力和自由的向往。等等)
3、教师总结。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大榕树的壮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天堂”)
问:“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
问: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南国领略鸟的天堂的风采。
二、初读质疑
1、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体会作者游了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
2、质疑: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一起读句子,有什么想问的吗?
(前一个指大榕树,后一个指鸟儿生活的乐园。)
(板书:榕树、乐园)
3、介绍榕树:
为什么说这棵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呢?哪位同学课前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三、体会榕树的壮观
1、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这棵榕树吗?
(板书:枝叶繁茂)
2、研读句子:
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⑴生自由读、思、划。
⑵交流:
自己读懂了哪些写榕树的词句?
⑶重点学习第8小节。
3、体会作者情感:
师小结:多么壮观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指导读好“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解疑:
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5、小结写法: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四、总结
“鸟的天堂”真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可是树上却没有一只鸟。真是这样吗?下节课我们来解开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