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通用6篇】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一
搭石教学设计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建筑和团队合作的技能。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小学生的搭石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搭石材料:小型石块、木块等;
2. 工具:尺子、胶水等;
3. 教师准备: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搭石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教师简单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平衡、稳定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搭石材料和工具。
4. 设计和搭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搭建一个小型建筑物或景观。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搭石方法和形式。
5.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和评价: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讨论: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讨论,可以评价学生对搭石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学生的设计和搭建过程,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个搭石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学习建筑和团队合作的技能,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搭石教学设计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搭石教学设计 篇二
搭石教学设计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中学生的搭石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1. 搭石材料:各种大小的石块、木块等;
2. 工具:尺子、胶水、剪刀等;
3. 教师准备: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搭石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教师详细介绍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平衡、稳定等,并提供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搭石材料和工具。
4. 设计和搭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并搭建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建筑物或景观。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搭石方法和形式,提供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5.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同时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可以根据设计和搭建的创新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6. 总结和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他们在设计和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对搭石原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观察学生的设计和搭建过程,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搭石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搭石教学设计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探索。
搭石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述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潜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我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能够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1。回忆质疑。预设: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会怎样过小溪?搭石有什么用?选搭石、摆搭石有什么要求?……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裤子暴雨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齐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齐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我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我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我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到达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此刻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能够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六。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优美词语。
2。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和同桌交流交流。
3。写一写你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感受到的美。
板书设计
该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写着——为他人着想美、音乐美、协调美、谦让美、尊老美……
搭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1、透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述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先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我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习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2分)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必须、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样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奉献美或心灵美)(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样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样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
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从哪里能够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板书)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构成一幅如此和谐的美景图,你就不想透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再现出来吗?(指导朗读)(如: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6、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应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板书:谦让美)
②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读懂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伏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必须也以前(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须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书:敬老美)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完美的行为,完美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之后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课件:打开“体会语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文意。(你读懂了什么?)(看板书,从人们走搭石能够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板书: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好处。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见了美的画面。你此刻必须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齐寻找身边的美吧。(课件:打开“发现美”)
2、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必须会发现:原先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吧!你看他们……(课件:打开“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
板书:
景-人-奉献美
搭石-和谐美
谦让美
美-美-敬老美
“分享美”中介绍:洪占辉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大学生,身边的女孩是他的妹妹,但是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是洪占辉那犯有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洪战辉读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4年。
非典:2003年.中国出现了非典这一种传染病,当时疫情向全国扩散,死了不少人,个性是那些可亲可敬的医生和护士,为了治病救人,把自我却传染了,以致牺牲了自我的生命。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呀。
[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带给了想象的空间。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展开交流和讨论。因为课文中蕴涵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透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也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必须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一样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以前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节课即将结束,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了与它相关的哪些人或事。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潜力,想象潜力,表达潜力的训练,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思考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到达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我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搭石教学设计 篇五
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俗语”、“平衡”、“清波漾漾”5个词语,并理解“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
2.重点透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明白搭石的作用,感受乡亲们走搭石的音乐美和画面美,从中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农村生活的完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也在农村。请看屏幕!(幻灯片)那里有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有绿意葱茏的树林,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但是每每他回忆起家乡,还是觉得家乡的搭石最美。那就让我们随着刘章爷爷一齐走进这平凡而美丽的(板书课题)——《搭石》。
二、检查课文预习状况
1。检查字词
(1)读词: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写字:学生找容易写错的字,老师板书指导。(序、暴)
2。检查课文朗读
小组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落实重点
(一)第一自然段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
2.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理解“搭石”。
但是读了这么长时光,我还没有明白“搭石”到底是什么呢?
生回答。(师预设表扬:你真会读书!原先答案就在书上。)(第一自然段幻灯片)大家一齐再告诉我一遍。(预设表扬:你们很热心。多谢你们!你们的回答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搭石”。)
4.学写生字。(点击幻灯片3出现第一自然段的前一部分,再点生字变色)
那里有五个字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写的时候哪个字的哪个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师示范书写“暴”。学生用食指跟着我写一遍。(再点三个词语变色)读词。
5.句子训练,感受搭石的重要。
同学们,如果没有搭石,村中的人们会怎样过小溪的?(点击幻灯片,出现句子训练: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务必脱鞋绾裤。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就务必。(写4个))想一想还有谁要做什么,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
回到原句再读读。
(二)第三自然段
1.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搭石,就是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行走的石头。只是,读到那里,老师心中又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就应是美的,而大多是十分有名的景物,如我们杭州西湖。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样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先让我们一齐跟随作者,深入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生读——找)
2.生字书写:学写“衡”。请同学上来写。
3.学习重点句
随机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出示三个词语:
师:那里有几个生词呢(点击屏幕,“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三个词语变红色),谁来读?男同学读一遍。(注意读正确读整齐)(女同学读。)
(2)理解“协调有序”,感受动作美
师:“协调有序”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呀?这样吧,让我们一齐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我先问问你们,你们此刻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的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他们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啊!
(3)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再来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绰”是生字,大家查字典。
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在“人影绰绰”中的“绰”是哪一种意思呢?(姿态柔美)
师:有一个成语叫“绰绰有余”,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宽裕;富裕”,有余了,这才叫绰绰有余。好的,我们回到这两个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预设表扬:你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
师:能读读吗?
师:有感觉!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叠词读来给人一种韵律感。像这样的词语你收集了几个呢?(作业纸)(同时叫学生上来写)
全班读写在上方的词语。最后再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多有韵味呀!“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声情并茂地读,引来了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走上62次搭石,每走一次,他看到这样的一幅画面,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年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四、质疑结课
师:搭石仅仅是构成了这样一道风景吗?你还看到了怎样风景呢?它又体现了一种什么美?不,请大家看书本课后习考题二中。这堂课,我们只是感受到了看得见的具体的“美”,它暗示我们还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呢。这“美”究竟藏在哪里呢?等待下一堂语文课我们细细品味。
搭石教学设计 篇六
《搭石》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透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完美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述了农村生活中十分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透过细节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完美思想。
本课资料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资料,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资料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必须的阅读潜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我的感受,具备了必须的理解潜力。本课教学将透过细节描述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必须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用心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潜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透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完美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述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状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资料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安排。具体教学资料视学情和课堂生成状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必须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适宜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透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必须”、“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完美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述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潜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透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应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透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完美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状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我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透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
反思:《搭石》描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紧紧围绕“寻找文章的美”、“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样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状况下,我本着采用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感、把教学重点放在体味“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实际的“美”,有需要我们自我去感悟的“美”,我回味自我的教学,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虽然在教学设计时自我尽量思考周全,但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语言不够自然流畅,学生谈体会时引导不够到位,还就应让学生把自我生活中的美多多交流,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发现美的潜力。
另外,还犯了一个教学生涯一来最低级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一行人”的“行”读错音,这充分说明了自我知识面的狭窄,视野也不够开阔,外出听课的学习机会太少,今后应多向他人学习,补己之短,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