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精选6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灰椋鸟的外貌特征:身体呈灰色,嘴和脚是黑色的,尾巴较长;
2. 灰椋鸟的习性:喜欢栖息在开阔的地方,常常成群活动,以昆虫和果实为食;
3. 学生观察和记录:学生将观察到的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记录下来,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出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貌特征;
2. 讲解:老师介绍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观察和记录:学生分成小组,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进行观察并记录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4. 口头表达:学生回到教室后,轮流口头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并互相提问;
5. 总结:老师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强调保护自然界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 观察记录表:学生的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包括外貌特征和习性;
2. 口头表达:学生的口头表达要流利,准确描述灰椋鸟的外貌特征和习性;
3. 学生互动: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互相提问和回答。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灰椋鸟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灰椋鸟的生态环境:适应各种开阔的地方,如草原、农田和城市公园;
2. 灰椋鸟的习性:喜欢成群活动,以昆虫和果实为食,对人类的庄稼有一定的益处;
3.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了解的灰椋鸟的生态环境和习性,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短文。
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出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生态环境;
2. 讲解:老师介绍灰椋鸟的生态环境和习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写作:学生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短文;
4. 交流和评价:学生交流彼此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评。
教学评价:
1. 短文内容:学生的短文要涵盖灰椋鸟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2. 语言表达:学生的短文要表达清楚,语言流畅,逻辑性强;
3. 学生互动: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交流彼此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评。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场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灰椋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不简单!那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
师述:同学们,要想把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老师提醒大家带好三样宝物:
第一是我们的眼睛,要用眼睛仔细地看;
第二是我们的耳朵,要用耳朵认真地听;
第三是我们的心,要让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生齐答)那好,让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一)学习第四节。
配乐过渡:周围静极了,路两旁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同伴的一声呼喊,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那它是怎样归林的呢?同学们,让我们睁大眼睛,唤醒了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自由读第四小节,不论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读,圈画,思考。
3、学生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体会。
重点对下面两句进行交流品读:
4、师总结第四小节及写法:
同学们的眼睛不仅亮,耳朵还很灵。你看,我们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喉所演奏的一曲委婉动听的奏鸣曲。同学们,当作者置身于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地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再一起。那么,作者想要把它描述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他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快地鸣叫,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这样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小节,感受感受吧。
学生朗读第4小节。
(二)学习第5小节。
配乐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可是整个林子里的鸟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它们在林子里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畅。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吧。
1、读一读第5小节,哪些描写灰椋鸟的句子深深地吸引了你,你最喜欢的,勾画下来,在旁边可以把喜欢的原因写下来,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交流。
2、学生边读边画,并做一些适当的批注。
3、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原因,老师随即指导品读。
重点对以下两句进行品读:
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②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师小结4、5两节:
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时候,那是一曲动听的奏鸣曲。那么,此时百鸟争鸣就汇合成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我们现在不妨来静静地聆听4、5两小节,进一步去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吧。
播放4、5两节录音。
三、引读第6小节。
师述:是啊!此情此景出现在作者面前,作者不由地激动万分。他想了许多,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还是……要不……我被……竟情不自禁……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
四、总结全文。
是啊!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正是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才能那么快乐地生活着。而作者为了能够把这种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尽情地描述,可以说文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课后,同学们可以拿出你的笔记本,摘录一些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读一读,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四
灰椋鸟是我们盐城地区常见的鸟类,但它的素朴与寻常,被人们所忘却,谁也不会对它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遑论感情。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鸟类却受到了我国环保战线上因公殉职的第一人徐秀娟烈士的关注,并写下了一篇感人的美文。是什么,促使徐秀娟拿起了她的笔,为灰椋鸟写照留存?灰椋鸟的什么特点令她感动?徐秀娟又是用怎样的文字为灰椋鸟“拍摄”下难能可贵的“倩影”?教者将领着学生先感知后感悟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实现灰椋鸟崭新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和建构。
第一教时
一、课件声像导入课堂
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
3、导入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
1、解题感知灰椋鸟的样子: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们盐城呢,多的是灰椋鸟,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
2、感受灰椋鸟的爱叫:这种椋鸟会不会说话?但它也有一个跟嘴巴有关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爱叫的句子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集体读一读。
3、设疑提示文章重点: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
4、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1、分段:读到这个份上,大家知道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寻找心理线:作者喜爱灰椋鸟吗?是啊,老师多问了,不喜欢会写吗?那么,课文中有没有明显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对灰椋鸟感情的变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欢呼)
四、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你最喜欢哪些写鸟的句子?先抄下来,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第二教时
一、学习第一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为什么早没去看?既然灰不溜秋的又去看什么?什么那录像?我们自然无法欣赏,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观赏一番。
到什么地方看灰椋鸟?为什么林场灰椋鸟多?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灰椋鸟静谧优美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第二段
作者看到灰椋鸟归林了,心情会怎样?为什么?那么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
请同学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鸟儿归林的(时间)。“陆续”换成连续行不?为什么?排空而至什么意思?哪些句子写出了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浩浩荡荡?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指名读)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段
看鸟归来,作者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吗?
四、自由背诵最喜欢的部分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如果我们是初次见到灰椋鸟,高兴地叫――
看到灰椋鸟远远地非来了,和它打个招呼
灰椋鸟栖息了,睡着了,轻轻地读一下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1节
(大屏幕出示灰椋鸟图)请大家看,这就是灰椋鸟,它好看吗?
作者徐秀娟是怎么认为的?(打开书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认为它好看吗?(板书:不好看)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情感读一下这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3节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一段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板书:归林)
默读课文3-4节,画出灰椋鸟归林的有关语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学生交流:
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投入”换成“飞入”好吗?你什么时候投入过哪里?这个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这段话中,你特别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
“数百米”有多长呢?!
椭圆形有多大呢?一只灰椋鸟大约有二十厘米,大约有多少只灰椋鸟呀!
此时的天空中出现什么情景?(看图)――这就是“排空而至”
能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人有人的语言,鸟有鸟的语言,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它们在倾诉着什么?我们现在好像变成了一只只灰椋鸟,你会说些什么呢?
请说说你今天的见闻……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鸟儿们又会怎样的呼唤,怎样的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条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
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
你认为这仅仅是写灰椋鸟多吗?假如你把它当作人来想,我们还能想到灰椋鸟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不仅此时它们是快乐的,哪怕是夕阳西下,它们也不愿休息。它们在干什么呢?
3、学习第5节
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5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地羽毛全变成进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指名读。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为什么是“金红色”?
作者把灰椋鸟写得很美,回顾开头,作者认为灰椋鸟并不好看,板书:美
但是作者现在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后,它们在作者的眼中竟是那么的美!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读这一节,你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些什么?为什么说……俱乐部呢?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为什么喜欢?“似飞瀑”,“如惊涛”写出了什么?
置身在这个俱乐部里,作者会发出了怎样的欢呼?作者仅仅是在为灰椋鸟欢呼吗?
4、学习第6节
此时,她想大声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就是说:有了——————,有了————————,才有—————。你明白了什么?
大屏幕出示:
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三、情感升华
是啊,我们要热爱树林、热爱鸟儿,学到这儿,你还觉得灰椋鸟不好看吗?作者先写灰椋鸟不好看,再写它们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鸟又这么地美了,作者情不自禁地为它欢呼,这样的写法叫――欲扬先抑(板书)
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鸟儿,它们的名字叫――灰椋鸟(生齐读课题)。
只有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眼里有情,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她在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看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为鸟儿献出自己生命的女孩——徐秀娟(板书、齐读)让我们像她一样做个爱鸟、护鸟的人!
《灰椋鸟》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的:
⒈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⒉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与交流,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按明暗两条线索构文的方法。
二、品读、赏析、感悟。
⒈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场面。
⒉圈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批注,完成课后5 。
⒊教师小结:
只有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拓展、交流、积累。
⒈交流自办小报《鸟的乐园》
⒉指读小报上写鸟的最精彩的语句,品析、积累。
⒊强调: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
四、迁移、练写、内化。
⒈播放《百鸟奏鸣曲》。
⒉引导说说感受。
⒊发纸练写,鼓励运用积累的语言。
五、作业。
⒈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⒉读《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