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实用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杨炯的生平。

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习诗歌的朗读和赏析技巧。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学习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本。

2. 诗歌的背景资料和作者杨炯的生平介绍。

3. 音频或视频资料,包括诗歌的朗读和赏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兴趣。

2. 介绍诗歌: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杨炯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3. 音频朗读: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聆听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 集体赏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5.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朗读诗歌,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6. 个人朗读:学生轮流进行个人朗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7.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关的作文。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朗诵和赏析。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讨论和创作活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朗读和赏析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2. 学习朗读技巧,准确表达诗歌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1. 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文本。

2. 音频或视频资料,包括诗歌的朗读和赏析。

3. 相关的历史和文学资料,用于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赤壁战役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兴趣。

2. 介绍诗歌: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杨炯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3. 音频朗读: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聆听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 集体赏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5. 个人朗读:学生轮流进行个人朗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6. 文学背景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讨论诗歌与当时社会和文学风格的关系。

7.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考和感想。

8.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战争题材的诗歌,进行朗诵和赏析。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似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

2. 学生的讨论和创作活动。

3. 学生对于诗歌的文学背景和创作风格的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

  (题目)思历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

  “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功业无成感时伤今的豪放

  4、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①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

  ②结合同期作品进行探讨。《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可劝解友人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度去看待水与月,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上片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多么豁达。

  ③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思想。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当身处逆境时,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④成就与遭际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

  四、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4、豪放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诗词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而这首词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张。首先来看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来比喻那被石头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动,将浪花那种洁白表现得完美无

比。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纶巾”来借代周瑜,让其的雄英姿发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现,使人心生崇拜之情与敬佩。这些修辞手法都是表现了一种豪放的气概,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氛围。而此词中最能突出苏轼豪放派词风的是夸张手法的运法。如“乱石穿宫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上的气氛和声势。凭借着夸张手法,作者用廖廖数十几个字便把石之险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现地读者面前。这一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其豪放风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豪放的语言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动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再来看形容词,“乱”、“惊”这些形容词也如那动词一样,较好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情怀,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那份博大。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词被作者信手拈来,为其服务,拥有着最大气的感觉。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

  结论: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柳永《雨霖铃》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四课《宋词四首》中的一首。这课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本词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语言特点、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联系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本词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了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本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相结合

  (对诗词这一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蕴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其内蕴。其次,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与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对较少,故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题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容。介绍词的有关常识。

  (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老师可适当补充。)

  1、关于苏轼: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顺便讲了。学生虽然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绍中,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三)诵读词作,整体感知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1、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赤壁图画、三国人物不断切换,背景音乐悲怆、悠长,朗诵深沉有力,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联系着词的内容,脑海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指导朗读,正音、疏通文字。学生齐读与自由读结合。点名读得较好的学生朗读。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以及洒脱豁达的胸襟。)

  3、让学生在朗读时思考:本词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雄伟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四)品析词作

  赏析上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是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浪淘尽(壮阔的景色)——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时间

  3、为什么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战场“赤壁之战”的赤壁?

  明确:不是,注释解释。“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试背上阕。

  (上阕以诵读法、点拨法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赏析下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

  1、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学生读然后找原句。

  明确: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乱石、惊涛、浪花,气势磅礴,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换为“出嫁”?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明确: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下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周瑜苏轼

  建功年龄34岁47岁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6、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5、试背下阕。

  (下阕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阕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早生华发”等,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五)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练习

  感性认识:与柳永的《雨霖铃》这首婉约词对比。

  (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布置作业

  1、诵读背诵本词。

  2、自主学习苏轼的一首婉约词《江城子记梦》,对比苏轼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

  (作业为背诵本词和自学《江城子记梦》,体会同一词人作品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同时本课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鉴赏唐诗宋词,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两首婉约派词风的词作之后,是第一篇豪放派风格的词作,在本单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本词的学习。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用豪迈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的特征是他们的认知内驱动力和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高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对新的知识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需要为他们营造相对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上看,高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并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教学难点)

  五、教学法

  1、诵读感悟法

  2、谈论归纳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导入,同时多媒体将展示赤壁的图片。在课堂上渲染一种旷达豪放的情境,让学生在影像的感染下进入新课的学习。

  依据: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诗教学中,以图片和音乐相配合的教学导入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听读

  先听录音范读,接着学生再齐读三遍。同时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整体感悟全文的豪迈情怀。

  依据:此环节运用了诵读感悟法,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诵读诗词,感悟本文的豪迈词风。诗歌是需要吟诵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宋词更是需要反复诵读,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促进其会意、入境、动情。

  2、质疑

  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3、释疑

  老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依据: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运用了讨论归纳的教学法,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无到有,从质疑到释疑,是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这也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自学探索,交流评议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的是景和人,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豪迈的词风,请你归纳。

  依据:设置的三个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是交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识积累的条件下思考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四、温故知新,布置作业

  结合以前的学习以及课后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我心中的苏轼”,文体不限,课后写一篇随笔。

  依据:作业的设置是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温故方能知新,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的多元的个性化解读。

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原文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原文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教学资料2014-07-04
小学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原文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资料2015-04-03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设计(精简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
教学资料2015-06-09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教学设计(精简3篇)

六年级《詹天佑》教学反思(通用3篇)

六年级《詹天佑》教学反思 上个星期,教办领导来我校指导课堂教学。他们听了我上的一节课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节课下来,第一个感觉就是上得不太成功。特别是对重点句子的品读做得不够到位。在评课时,刘老师和汪...
教学资料2012-01-07
六年级《詹天佑》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
教学资料2012-01-09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推荐3篇】

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 导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尽快投入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
教学资料2016-08-05
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