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6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数字的奥秘——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探索数字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奥秘,例如:为什么1和0的和等于1?为什么2乘以0等于0?

3. 学习新知(20分钟):

a. 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

b.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c.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特性,如:任何数加上0等于它本身,任何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等。

4. 拓展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如果一个三位数的个位数是1,十位数是2,百位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

5. 归纳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归纳总结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6. 课堂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7. 课堂讨论(10分钟):

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示例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下一节课应采取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发现数学的美——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语: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既有严谨的逻辑性,又有美妙的艺术性。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如几何图形、数字等。

2.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数学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和美妙。

3. 学习新知(20分钟):

a. 介绍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如:黄金分割、对称美等;

b.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如:通过折纸制作几何图形、用数字创造有趣的图案等。

4. 创造发现(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给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如:如何用5个数字组成一个等于100的等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5. 分享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创造成果,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6. 归纳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数学的美和实用性。

7. 课堂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8. 课堂讨论(10分钟):

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9.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创造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启发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下一节课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6.45?+4.29

  师: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6.45?-4.29

  师:很好!那6.45?+

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

  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

  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

  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师:怎么样,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老师收了几位同学做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两位同学都提了水彩笔比跳绳贵多少元?

  8.3-6.45,谁做对了,你们同意第几种?

  8.308.3

  -6.456.45

  1.851.95

  生:第一种。

  师: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你有想法吗?

  生:8.3中有隐形的“0”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师:对,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谁来说一说第二种哪错了?

  生:0-5忘了退位减.

  师:好了,虽然这位同学出错,但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提示.

  师:刚才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来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师:仔细看看这道题的得数是10.70,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得数上,小数的末尾出现了“0”

  师:那你知道结果可以怎样写?

  生:10.7

  师:为什么?

  生:小数的性质.

  师:以后,当计算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的末尾是0,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去掉0,在把化简结果写在横式里,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体现.

  师:老师这再列出两个式子。

  9.6+60.4=70.0(元)

  师:你们对它有什么建议吗?

  生:得数可以写成70.

  师:对,最后的得数能化简的就要化简.

  师:大家再瞧:9.6-7.53=2.07(元)这个得数上也有0,能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数加减法都从哪一位算起?

  生:从低位算起.

  师:其实这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相同?

  生: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得数要点上小数点.

  师:嗯,说得太好了,这确实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

  生:...

  三、练习巩固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下书本72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小数的得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业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也通过学生拼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观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也比较容易。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掌握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长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2)每人15个边长1厘米的卡片、每2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张表格。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分析

  两端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绿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让学生说出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的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展示题目)

  (一)宝塔山下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栽,可以怎样植?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小组讨论)、

  1、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回答。

  3、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导总结:

  5、生:手指线段图

  师:在线段图上,点数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点数=间隔数+1

  6、师:总长与间距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生:总长=间距×间隔数

  7、尝试应用:

  三、巩固新知

  四、小结本节内容

  五、教学作业

相关文章

花钟教学反思(优秀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花钟教学反思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花钟教学...
教学资料2013-01-05
花钟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6篇】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我校在“抓管理促质量、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从期末考试状况对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教学资料2011-01-05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6篇】

《位置》教学设计【实用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
教学资料2011-09-08
《位置》教学设计【实用6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最新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梅花魂教学反思1回顾...
教学资料2015-04-07
梅花魂教学反思【最新5篇】

浅析美术教育中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经典3篇】

摘要: 美术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注重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美育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美育的任务主要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一点与...
教学资料2011-01-07
浅析美术教育中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经典3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经典6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教学资料2014-05-05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