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教学叙事(精简3篇)
小学二年语文教学叙事 篇一:小小作家的成长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曾经遇到一个特别有趣的学生,他叫小明,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男孩子。
一天,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偶像”。我希望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们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偶像的理解和感受。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偶像,比如明星、运动员、科学家等。然后,我鼓励他们去思考,找出自己的偶像,并写下来。
小明一直在思考,看起来很认真。过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开始写作。我走近他,看到他写的是“我的爸爸”。
小明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小明写道:“我的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每天都很辛苦地工作,但从来不抱怨。他总是鼓励我努力学习,不怕困难。我希望将来也能像我的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到小明写的这段话,我感到非常感动。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二年级学生,但他已经懂得了感恩和努力。他的作文不仅展示了他对父爱的理解,还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我给小明的作文上批改时,我写下了一句鼓励的话:“小明,你是一个有梦想的小作家,继续努力,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那以后,小明对语文的学习更加认真了。他开始主动阅读各种文章,积极参加写作比赛。他的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经常在班级里获得好成绩。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指导,他们就能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语文教学叙事 篇二:一次奇妙的课堂体验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曾经遇到了一次非常奇妙的课堂体验。
某天,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本名叫《小狗奇遇记》的童话故事书。这本书讲述了一只小狗在大城市里的冒险经历。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珍贵。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朗读了这个故事,并辅以图片和动作来增加趣味性。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有时会忍不住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接着,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他们热烈地讨论着,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心得。学生们纷纷上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小狗,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真的置身于故事中。我用温柔的声音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听到鸟儿的歌唱。
当课堂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一堂课。我也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看到了学生们在这堂课上的积极投入和成长。
通过这次课堂体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们对于自然的渴望和热爱是天生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珍贵。同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和讨论,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次奇妙的课堂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有趣、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小学二年语文教学叙事 篇三
【#二年级# 导语】写教学叙事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不是为了公开发表,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学故事来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服务.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语文教学叙事》,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会使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是的有个性的人,无疑是有人格魅力的。一直以来我对这句话很是赞同,我也自认为在教育孩子时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方面是表现得很突出的。可在一次语文课堂上,却发现原来自己的教学思维仍然是那么的循规蹈矩。
按这种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而出现的问题:课上实施过程描述,记录结果。
正当我准备让大家好好品读孔子的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时,我突然听到前排的一个学生在小声嘀咕着:“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好”。听到这种评论我震惊了一下: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是不是故意捣乱。我走到这位同学身边,轻声地问他:“能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吗?”这位同学平时胆子比较小,他可能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望着我不敢开口。我当时也以为他是随口说说,又怕耽误课堂上的时间,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原本认为这是在课堂上出现的极平常的事情,所以一直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我在批改作业时,他的一则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上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课文里说孔子为了求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用了几个月步行找到老子,老师说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艰苦学习的精神,可我觉得,孔子为什么要步行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他这么好学,完全可以坐马车快点找到老师,这样争取了时间,不是可以学得更多吗?何等独特的见解啊!
【篇二】
一、设计好教学#二年级# 导语。#二年级#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二年级# 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二年级# 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二年级# 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二年级# 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二年级# 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二年级# 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二年级# 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机会。这一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篇三】
一、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
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
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
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
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