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课堂教学设计【优秀3篇】
《荔枝蜜》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荔枝蜜的介绍与文学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荔枝蜜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等。
2. 学习分析荔枝蜜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 荔枝蜜的背景知识。
2. 荔枝蜜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 荔枝蜜的文学鉴赏。
2. 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荔枝蜜的文本。
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荔枝蜜的荔枝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荔枝蜜是什么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
向学生介绍《荔枝蜜》的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荔枝蜜的背景。
Step 3:文学特点分析(15分钟)
分析荔枝蜜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等,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
Step 4:文学鉴赏(20分钟)
指导学生对荔枝蜜进行文学鉴赏,包括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形象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Step 5:学生阅读材料(10分钟)
发放给学生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鉴赏。
Step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荔枝蜜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欣赏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
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和体会。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荔枝蜜》课堂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荔枝蜜的阅读与创作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荔枝蜜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阅读荔枝蜜的方法和技巧。
2. 文学创作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阅读荔枝蜜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荔枝蜜的文本。
3. 学生阅读材料。
4. 文学创作相关的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荔枝蜜的阅读有什么感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问题。
Step 2:阅读方法与技巧(10分钟)
向学生介绍荔枝蜜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带着问题阅读、注重细节、多角度理解等,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和引导。
Step 3: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指导学生进行荔枝蜜的阅读与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Step 4:文学创作(2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选择从荔枝蜜的主题、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延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文学作品。
Step 5:学生分享与评价(10分钟)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分享,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Step 6: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荔枝蜜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激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和创作中多加尝试和实践。
教学延伸:
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展示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2. 可以邀请专业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到班级进行讲座,指导学生的文学创作。
《荔枝蜜》课堂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思技巧;通过对平常事物的体察,引发出富于哲理的思考,并以生动的画面烘托跌宕的情思,从而表现出歌颂新生活及其创造者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如何赞美蜜蜂的?又如何转而歌颂劳动人民的?
分析:首先通过写蜂蜜来间接赞美蜜蜂,如"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更多的是直接赞蜜蜂,如"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通过上述语句,歌颂了劳动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的高贵品质和崭新的精神面貌。
那么,作者为何说蜜蜂是" 渺小",却又是"高尚"的呢?这是否矛盾?不矛盾。"渺小"是指蜜蜂的形体而言,"高尚"指蜜蜂的品质。即"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作者通过视点转移的办法来完成两个事物的衔接。当我们参观"养蜂大厦",赞颂蜜蜂,为蜜蜂的可贵精神激动不已时,作者又将视线移向远方,"透过荔枝树林"展现出田野广阔的现实情景:"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这样自然地由蜂写到了人。
这里作者抓住了人和蜂之间的共同点 ,赞美蜜蜂,也是歌颂广大劳动人民。蜜蜂在酿蜜,给人们带来清香、甘甜,农民" 实际也是在酿蜜-- 为自己、为别人 ,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中,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给人们带来"极好的东西"。这里作者采用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作者在结尾处写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就表现了作者向小蜜蜂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为社会,为他人辛勤、忘我地工作的强烈愿望,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文章的题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着重描写的对象。作者从此生发开来,立意在赞颂酿造这荔枝蜜的蜜蜂,进而自然联系社会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线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蜜蜂写起 ,先交代出" 我 "对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时候被蜜蜂笺过,所以不大喜欢它。作者最终是赞颂蜜蜂、但开始时却表示自己不喜欢蜜蜂,这一开端是出人意料的 。这也就使文章从一开始就引人入胜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开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生活"。作者决定把自己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告诉读者 ,使读者同自己一道经历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认识的变化,一起感受,一起前进。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从化温泉,在这里出现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树。写荔枝树的密,是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记早晚"作衬。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转变,由"总不大喜欢"到"动了情",由"总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这种思想感情的初变,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发挥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宕开笔锋,从我想吃荔枝,但来得不是时候,吃不到荔枝,领略不到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际,吃到了荔枝蜜。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酿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将放出的"风筝"又收了回来,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细品味,这段看似离题很远的文字其实是紧紧扣题的--吃蜜赞蜂,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