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作文【通用6篇】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一
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团圆、庆祝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会穿上盛装,拜访亲朋好友,还会品尝各种美食,尤其是那些代表着新年吉祥与寓意的美食。
传统的春节美食,除了饺子、年糕等常见的食物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菜肴,如鱼、年糕炒虾仁等。其中,鱼是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在中国文化中,鱼的发音与“余”相近,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有余。因此,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道鱼菜来庆祝新年的到来。而且,鱼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另外一个有趣的新年美食是年糕炒虾仁。年糕是由糯米制成的,形状圆滚,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而虾仁则象征着吉祥,因为虾的发音与“哈”相近,意味着笑哈哈,寓意着新年的快乐和幸福。将年糕和虾仁炒在一起,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寓意吉祥如意。
除了这些传统的美食外,如今在中国的餐桌上,还有更多新颖的菜肴,如螃蟹、烧鸭等。螃蟹象征着丰收和富饶,而烧鸭则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吉祥如意,为新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
总的来说,舌尖上的新年作文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更是对新年吉祥寓意的体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通过品尝美食,传递着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祝福。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享受美食的乐趣,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二
新年,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也是一个充满美食的季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会盛宴,美食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中国,有许多代表新年吉祥与寓意的美食,下面我来介绍几种。
首先,鱼是中国春节餐桌上最重要的菜肴之一。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年年有余,年年有余。因此,每逢春节,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一道鱼菜来庆祝新年的到来。鱼的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吃鱼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吃到鱼头和鱼尾,意味着年年有头有尾,万事圆满。
其次,年糕也是中国新年的传统美食之一。年糕由糯米制成,形状圆滚,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人们喜欢用年糕做各种菜肴,如年糕炒虾仁、年糕汤等。年糕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口感Q弹,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
最后,烧鸭也是中国新年的传统美食之一。烧鸭色香味俱佳,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在中国文化中,烧鸭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因此很多人在新年时都会选择烧鸭作为庆祝的菜肴。
总的来说,舌尖上的新年作文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更是对新年吉祥寓意的体现。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通过品尝美食,传递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祝福。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会盛宴,让我们在美食的陪伴下,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三
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隋唐遗址植物园的庙会,想来这里饱饱眼福和口福,一进大门,我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把我们一家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随着人群的涌动,来到了“祈福钟”面前,我们一家子“咚咚咚”敲了三下祈福钟,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的。
不一会儿,我的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了,于是我们一家就浩浩荡荡的走进了“美食街”啊!美食街果然名不虚传啊,密密麻麻的小吃摊子摆满了整条街,浓郁喷香的食物味道让我垂涎欲滴。
瞧!一会儿功夫,我就右手拿着几串油炸鹌鹑蛋,左手捧着一碗正宗的拔丝红薯,嘴里咬着一串新疆烤串,乐滋滋的走着,活像个买吃的的小姑娘。
爸爸妈妈也是满载而归,爸爸右手拿着一根玉米棒子,左手拿了一盒长沙臭豆腐,不得不说臭豆腐的味道实在是不好闻啊!不过,臭豆腐吃起来倒是别有一番独特的香味。
妈妈则是拿着一串烤翅和一杯鲜梨汤,鲜梨汤泛着淡淡的黄色,透明的颜色让我看着就很有喝它的欲望,只见妈妈捧着鲜梨汤,津津有味儿的喝着。
我细细品味着我“淘”来的美食。鹌鹑蛋炸的香香嫩嫩的,蛋的香味融合了各种作料,加上孜然的香味和酱料的点缀,真是看着美观,吃着美味啊!
拔丝红薯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红薯糯糯的,红薯被冰糖完完全全的覆盖着,冰糖上面有撒上了密密麻麻的芝麻,用牙签扎上一个拿起来,会拉出又长又细的糖丝,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热热的、香香的。
新疆烤串更是别有风味,独特的调料烤出的肉串都是独特的味道,既有肉自身散发的那种香味,又有调料带给肉串的特别的味道,我吃了一串又一串,被这新疆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给吸引住啦!
爸爸的臭豆腐,我勇敢的尝了一尝,谁知闻起来那么臭的臭豆腐,吃起来香香的,表皮被炸的脆脆的,豆腐上撒了葱花、辣椒、孜然等调料,看起来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颇有食欲,吃起来更是满口浓浓的香味儿。
妈妈的烤翅,淋了红红的辣酱和许多孜然,看起来如此诱人,我怎有不尝尝的道理?鸡翅被烤的又香又烂,肉丝轻轻一咬,便咬了下来,嘴中弥漫着肉和酱料的香味。
鲜梨汤也是鲜美可口,它最大的功效就是止咳、润肺,而且十分解渴,鲜梨汤酸酸甜甜的很是开胃,有了它我们才能够胃口大开,品尝到那么多的美食!
庙会上不止有这些美食呢!还有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民间艺术,庙会的一处石碑旁边照相留念
这是民间的流传的工艺——捏面人,每一个面人都被大师捏的栩栩如生,神态都十分的精细。
看见我面前这条栩栩如生的大家伙了吗?别以为他是真的哦!他也是艺术家用面捏出来的蛇呢
瞧!这也是民间流传的工艺——吹唐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人儿、小动物、装饰品……都是被这些大师们“吹”出来的呦!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四
我的老家在靖江季市镇。过年蒸馒头是季市人家的头等大事,馒头发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全家越兴旺发达。这也是当地人迎新年的独特方式。
还有一个半月才过年,平静的季市小镇渐渐地热闹起来,年味也就从这时候悄然弥漫、升腾开去。蒸馒头季,和爷爷奶奶走在季市的大街小巷,不停地有亲戚朋友打招呼,问候蒸馒头的情况,只要回答说“蒸得很好”,就会得到一次祝贺,心里的高兴劲儿也就多几分。
腊月二十,奶奶就忙着购买和加工蒸馒头的食材:面粉、肉、萝卜、赤豆、糖和笋干。爷爷早早地联系好了年年替咱们家蒸馒头的小店老板,讲好腊月二十四就蒸我们家的馒头。
爷爷说,蒸馒头的面粉过去是人工和的,现在都使用搅拌机了。面粉和好后,要在缸里放置一个晚上,这是“殇面”,就是让面粉发酵的意思。季市的馒头之所以好吃,就因为它们是用酒酿发酵的,馒头特别松软甜韧,有一股独特的酒香。因为季市馒头的这个特点,它成了许多亲戚挚爱的新年礼物,也就使季市的家家户户每年都要蒸成百上千个馒头才够分享。
季市馒头的馅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肉糜、笋丁和萝卜丝做的咸馒头,这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一种是用豆沙制作的甜馒头,许多人也很喜欢它蕴含的甜蜜喜庆的寓意。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蒸上两个品种的馒头。
奶奶说,好吃的馅料必须手工制作:先切好肉糜,泡好笋干,洗滤干净后切成小丁,萝卜切丝腌制半天,然后挤干水分。把所有食材放到油锅里炒熟,水不能放多,不然不成形的。准备这些食材都要两三天,在正式开蒸那天,家里总会请一些亲戚朋友来帮忙,就像家族聚会,特别热闹!
开始包馒头了,伯伯婶婶的动作特别娴熟,一个个小面团经过他们的双手一压、一裹、一捏、一放,精致大方的馒头就“横空出世”了,均匀地躺在蒸笼里。我尝试包了几次都不好看,只好放弃了,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也要会做好看好吃的馒头!
做馒头的大师傅告诉我,在做馅、发酵、包裹、蒸制等工序里,最难的其实是发酵和蒸制,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发好酵
、蒸好馒头。而蒸馒头的时候,也只有大师傅可以掀盖看,因为他经验丰富,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掀盖检查,也知道手指按下去馒头多快恢复形状就是蒸好了。这是特别重要的时刻,如果掀盖太多或者太早,那么,几百个馒头都要蒸失败了。每次掀盖的时候,我特别紧张,看看周围,大家也都表情严肃。这种紧张感直到馒头出笼,才被大家的欢呼和争抢冲淡了。
刚出笼的季市馒头又圆又胖,热气腾腾。每当这时,爷爷都会特意大声问大师傅:“馒头发不发啊?”大师傅也大声地回答:“发!发!”“发”就意味着来年“财发、人发、兴旺发达”!于是,一家人立刻开怀大笑起来!
今年我家蒸了一千多个馒头,客厅里都摆满啦!瞧,白白的馒头挤挤挨挨地排好了队,除了分享给亲戚朋友,我们还可以一直吃到元宵节呢!
朋友们,欢迎你们腊月来季市体验蒸馒头的快乐啊!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五
“别玩了,吃饭了!”外面一阵噼里啪啦,我们灰头土脸地走进了屋子,一大堆鞭炮都被我们消灭了个精光。火药粉紧紧吸附在我们脸上,一个个成了小灶爷,放烟花是春节的一大习俗,可年夜饭,却不可缺少。
菜肴,年夜饭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各种各样的菜肴,成了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我来到厨房端饭,厨房里烟雾弥漫,四姑正在麻利的洗净鸡肉,我便饶有兴趣地站在旁边观看。四姑首先将洗净的鸡肉放入锅中,大火煮15~20分钟,将漂浮的浮沫倒去,接着盛出鸡肉。然后四姑向炒菜锅内倒入少许油,加了三四勺白糖,糖热后,四姑放入鸡肉,快速翻炒,鸡肉上的色泽变成均匀的酱红色的时候,四姑向锅中倒入满满一锅热水,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取出一个调料袋,变戏法啦:葱段、姜片、花椒、大料、葱、辣椒、大蒜,依次放入,接着倒入料酒、酱油,满满一锅鸡汤里顿时像极了天女散花时撒下的花儿一样,煞是好看。汤汁烧开的时候转小火慢慢炖,大约20分钟左右,最后加少许盐,就大功告成、新鲜出炉啦!
随着大家共同举杯,共同祝福“新年快乐!”终于开吃了!我高兴地大夹特夹,来了满满一碗菜,呼噜呼噜吃了起来。大家高高兴兴,互相敬酒,聊这一年的开心事,脸上写满了笑容。整个屋子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上菜喽!”最后一道菜端了上来,大人们也开动了,老人们先夹,接着是大人夹。“小孩要多吃点。”姑父笑眯眯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满脸的“岁月”———皱纹堆积在了一起,脸上写满了慈祥。大家都笑逐颜开,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满满的都是亲情。我们吃下去的,不是美味的菜肴,而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希望。
另一桌,正在高兴地看着手机里的朋友圈,看着这一年我们经历过的记忆,看着这一年的回忆做成的音乐相册,看着一个个真挚的祝福。姐姐们都咧着嘴发新年的祝福:红包。激烈地抢红包,抢到的围着餐桌炫耀,没抢到的紧张地等待,不管红包是多是少都很开心,浓浓的年味环绕着大家,我和其它孩子吃完了饭,毫不犹豫地冲出了四姑家,买烟花去了。
拎着一大袋烟花回来,还真有点像凯旋回归的战士。我们把烟花一扔,蹲在烟花旁边翻出了自己想要的炮,放了起来。不一会儿,大人们也出来了,看着烟花璀璨的火光,听着烟花清脆的响声,不由地笑了起来,已经长成大人的哥哥还跑了过来和我们一起玩,仿佛回到了童年。
愉快的年夜饭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给了压岁钱,纷纷离开,可是,这满满的亲情却缭绕在我身边,久久不散。是呀,这种骨肉亲情,是再锋利的刀,再长的时间,都难以割舍的。我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再快快到来,让我们再次欢聚一堂!
舌尖上的新年作文 篇六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在这又一个年关岁末之际,又一次辞旧迎新之时,尽管忙忙碌碌,但人们已纷纷做好归家的准备,或开启抢票模式,或整装待发自驾远途,一切的一切,都因孩子的`笑脸在召唤,父母的双眸在期盼,家乡的味道在召唤,思乡的情绪在爆发。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大多数人铁打不变的年度大事。春节回家,在与留守孩子团聚,与独居父母小酌,话家常,聊琐事,享亲情的同时,还离不开举杯换盏,觥筹交错。吃什么,如何吃,自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虽然在年味正日渐减淡的当下,吃,仅仅成了一种填饱肚子的形式,但在孩子们、父母们看来,其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应景于新年假日上映的《舌尖上的新年》无疑将这种仪式感提升到极致,而且重形式更重内容的乡食乡味的背后,却是对传统的承袭,对家乡的抒怀,对亲人的思念,对乡土的眷恋,它寄托着袅袅乡思,承载着屡屡乡情,伴随着那色香味俱全的乡食乡味,浑不觉的就缀满心房,加速了人们归乡的情绪,成为勾连父母与孩子,孩子与父母间的亲情桥梁。吃什么已然不重要,怎么吃也不再成为话题,因为,这乡食乡味中已浸满了浓浓的乡思与乡情。
《舌尖上的新年》之于我不仅仅是打开了味蕾,勾起了馋欲这么简单,从那一张张高清极清近景镜头中,我不仅体会到了溢出银幕弥漫影院的香食香味,更感受到了浓香肆意的乡食乡味。尤其是重庆那老两口,为过节准备杀猪饭的场景,更把我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闪回于乡思乡情。
我的父母虽然从重庆老家支边来到新疆已经半个多世纪,但渝乡口音依旧正宗。所以,当《舌尖上的新年》来自重庆的老两口操着地道的重庆话摆着关于杀猪饭的龙门阵的时候,那种亲切感对我来说油然而生。而捉猪、杀猪,把猪肉做成老腊肉的过程亦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年少的时候就对这过程耳熟能详,并亲自操刀过数次。说陌生是因为,如今过年置办年货已经不用再自己杀猪,老腊肉的熏制也因各种因素被放弃。但无论如何,乡食乡味却没有变。
当年,我一直以为,爸爸妈妈这种做杀猪年饭只是因为家乡的习惯。后来才渐渐明白,这其中更多的其实还是对乡食乡味,乡思乡情的寄托与抒怀。而今,当我在《舌尖上的新年》中看到这对重庆老夫妇用乡土浓郁的杀猪饭等待孩子们一个个归乡团聚的情景后,我更是深深体会到爸爸妈妈当年对我们兄弟姐妹数人望眼欲穿的感觉。
几年前,我的父母已经过世。再早十数年,由于父母身体已经老化,杀猪饭也日渐减少。孩提时代所见的抓猪,杀猪,烫猪、刮猪,吹猪,洗猪肠,剁猪肉,制腊肉,烹咸肉腌肉也渐成回忆。不过,随着父母的故去,随着与兄弟姐妹团聚的越来越少,这回忆也变的越来越模糊。而《舌尖上的新年》在打开我的味蕾,勾起我的馋欲的同时,更解封了我的这一段段有关年饭的记忆,乡食乡味中,浸润溢满的全是乡思乡情。过年回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