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优秀5篇】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一
本次数学教研组活动于2021年9月10日下午2点在学校会议室举行。教研组成员包括数学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和教研组组长张老师。会议主要讨论了近期数学教学的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首先,张老师总结了上一学期数学教学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他指出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老师建议教师们在新学期开始时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他还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和差异化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接下来,李老师分享了他在上一学期尝试的一些新教学方法。他使用了游戏和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现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他还提到了一些困难,如学生不愿意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其他教师纷纷表示了对李老师的教学方法的赞赏,并表示愿意尝试。
王老师分享了她在上一学期使用的一些在线教学资源。她认为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她还提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大多数学生对在线学习持积极态度,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技术要求不熟悉而感到困惑。教研组成员对王老师的分享表示了认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最后,刘老师分享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他表示学生们在上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整体表现良好,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他提出了一些个别辅导的建议,并希望教研组能够共同研究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
会议最后,张老师总结了讨论的内容,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希望教研组能够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他还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二
本次数学教研组活动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2点在学校会议室举行。与会成员包括数学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和教研组组长张老师。会议主要讨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提高。
首先,张老师分享了他在近期进行的一次课堂观摩活动。他观摩了刘老师的一堂课,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他认为刘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但也建议刘老师在组织课堂活动和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进行改进。刘老师表示接受批评,并表示将尽快改进。
接下来,王老师分享了她近期进行的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她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她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增强,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其他教师对王老师的教学方法表示赞赏,并表示愿意尝试。
李老师分享了他在近期进行的一次学习活动设计。他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数学主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李老师发现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展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他教师对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表示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如何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刘老师分享了他近期进行的一次测验的结果。他发现学生在这次测验中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学生的成绩较低。他提出了一些个别辅导的建议,并希望教研组能够共同研究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
会议最后,张老师总结了讨论的内容,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他希望教研组能够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提高,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他还鼓励教师们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三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7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
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一、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学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合。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和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与全体学生。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要遵循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奋发进取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策略的重要环节。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得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对各年级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诊断中关于“根据问题把所需的条件用直线连起来”中的“每本相册可以放几长照片”应该连几项。结果:学生如果能列出相对应的算式,就应该算他的是正确的。
2、用两种方法比较,并说明理由。这题比较速度大小与计算速度差是否属于一种方法。结果:这属于一种方法,这里只能比较“路程”作为第二种方法。
3、五年级数学教学中,解方程的错误率非常的高,必须借助于验算才能提高正确率。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较容易出错的环节,因为没有正负数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学生很难正确解比较复杂的方程。可以用“移负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补充解题方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四
时间:
20xx年4月4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员:
全体教师
主讲:
xx
内容:
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能做到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作业认真、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一、学习教材特点,增加实验意识。
教师进行集中、集体备课。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纵观全书,吃透教材,做好教材分析。
二、重视课堂教学,活跃研究气氛。
课堂内外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创设多种语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落实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新理念,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到每星期写教学随记一篇,每学期每人准备一个教学困惑和反思本,认真反思,至少做好一个个案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能对自己和他人作出较适当的评价、发言有序响亮、活动操作整理有条有理、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篇五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1日
地点:
会议室
主题:
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
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主讲:
xx
内容:
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有一次,我问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你上课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那位教师告诉我:“课堂教学中,当我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学肯定成功!”这位教师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师生之心相融,才能实实在在地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师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
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
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激情。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内容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
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