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最新3篇)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 篇一
鄂温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传统的交易活动。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不仅是经济交流的方式,更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主要发生在夏季,这时候他们会聚集在一起,进行集市交易。集市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不仅可以交换物品,还可以互相交流、结识朋友。在集市上,鄂温克族人们会摆放自己的货物,这些货物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手工艺品和农产品等。
在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中,最常见的货币形式是物物交换。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物品的价值,进行互相交换。这种交易方式反映了鄂温克族人们的互助精神和共同利益的观念。除了物物交换,鄂温克族人们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货币形式,比如鹿皮、鱼皮等。这些货币不仅具有实际的价值,还有着象征意义,代表了鄂温克族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除了物品的交换,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他们会进行群体狩猎,捕获野生动物,并将猎物分享给其他人。这种形式的交易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还加强了社会团结和互助合作的意识。此外,鄂温克族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鼓等,这些活动既是交流感情的方式,也是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不仅是经济交流的方式,更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易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物质需求,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交易活动的存在,不仅为鄂温克族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平台,也为外界了解和认识鄂温克族文化提供了机会。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 篇二
鄂温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传统的交易活动。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是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物质需求,更加强了社会联系和文化传承。
在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中,物物交换是最常见的形式。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物品的价值,进行互相交换。这种交易方式不仅节约了货币的使用,更加凸显了鄂温克族人们的互助精神和共同利益的观念。在交易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除了物物交换,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他们会进行群体狩猎,捕获野生动物,并将猎物分享给其他人。这种形式的交易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需求,还加强了社会团结和互助合作的意识。此外,鄂温克族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鼓等,这些活动既是交流感情的方式,也是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不仅是经济交流的方式,更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易活动,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物质需求,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交易活动的存在,不仅为鄂温克族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交流平台,也为外界了解和认识鄂温克族文化提供了机会。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是他们独特的文化象征,也是他们与其他民族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
鄂温克族的传统交易活动 篇三
【摘 要】鄂温克族的商业活动在历史上是很不发达的,从来没有用货币形式进行过交换,都是用物品交换物品。
鄂温克人的实物主要是猎产品、畜产品等。
鄂温克人传统的交易活动主要体现在集市、行商、座商、自由交易四个方面。
传统的交易活动也为城乡关系的沟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鄂温克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鄂温克族;传统;交易活动
鄂温克族现仅有3万多人,鄂温克族很多古老的传统活动都在逐渐消失, 如果想了解鄂温克族的商业活动,那么首先就要了解鄂温克族传统的交易活动。
鄂温克族的商业活动在历史上是很不发达的,从来没有用货币形式进行过交换,都是用物品交换物品。
虽然集市和市场上的工业品都有价格,但是鄂温克人都是用实物来交换。
可以从工业品的价格和相等交换的实物交易中,看出鄂温克人所得实物的价格。
鄂温克人的实物主要是猎产品、畜产品等。
鄂温克人传统的交易活动主要体现在集市、行商、座商、自由交易四个方面。
一、集市与市场
鄂温克人主要参与的是6个集市和市场,他们是楚鲁罕集市、甘珠尔庙集市、齐齐哈尔市场、海拉尔市场、郭尔毕达集市、扎兰艾里市场。
楚勒罕集市是鄂温克人参与的最早的集市。
根据史料记载楚勒罕集市在齐齐哈尔木城建筑前就已经存在。
举办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为期20天。
楚勒罕集市的参与者主要是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达翰尔、鄂伦春以及齐齐哈尔地区的巴尔虎人。
辉河流域的鄂温克人有时也来楚勒罕集市交易,特别是清朝康熙和雍正时代,因西部地区没有集市,所以都来楚勒罕市场进行交易。
集市期间,鄂温克人通过这个集市向清政府缴纳进贡的貂皮。
参市的猎民、牧民用猎产品、畜产品来交换日用的锅、米、盐、酒、布等生活用品。
猎民、牧民在这里要把一年之内的生活所需换够,直到能用到第二年开市的时候。
在清朝时期,楚勒罕集市发展迅速,周边几百里的狩猎民与游牧民都到这里来进行交易,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场。
之后因鄂温克人历年捕貂,使貂源猛减,就没有貂可以捕获了,无法完成朝廷的贡貂任务。
楚勒罕集市也就随之而被撤消,共存在165年。
甘珠尔庙集市是在甘珠尔庙的基础上形成的,又称作寿宁寺。
在今天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宝力格苏木境内,乌尔逊河以东,贝尔湖东北。
乾隆四十九年甘珠尔庙基本建成。
乾隆五十年便形成了初期的市场,是在庙墙附近搭盖帐篷相互交换物品。
直到二三十年以后,才形成真正的集市。
集市是在庙会召开之后才开设的,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五日是甘珠尔庙会,之后的初六至十五日才为集市。
参市的人们一边观庙会烧香拜佛,一面进行物品的交易活动。
形成市场以后,甘珠尔庙集市的地点从庙墙外迁到了庙北五六公里的地方开设[1]。
蒙古人、达斡尔人和鄂温克人都来这里交易。
参加集市的人数每次平均近2000人,参加的商户主要包括汉商、俄商,伪满洲国以后又增加了日商。
鄂温克人交易的商品主要有大轮车、车材、套马杆子、苏烟、炒米、荞麦面、桦树皮制品等。
据史料记载每年集市的成交额非常可观。
齐齐哈尔市场是清代早期的集市之一。
但他与其他集市不同的是他没有固定的开市时间。
因为在清朝康熙年间齐齐哈尔木城已经初具规模,有固定的座商,人们可以随时进行商品交换。
山西商人是与鄂温克人发生经济关系最早的人。
鄂温克人被编入八旗组织后,壮丁入伍受训都在齐齐哈尔。
鄂温克人的佐领、骁骑校、壮丁等都来往于城市,成为与商铺发生经济联系的`桥梁。
他们把城市的工业品带回鄂温克地区,再把当地的土产品带到市场,开始了与城市之间的交换活动。
齐齐哈尔集市是布特哈八旗的鄂温克人,包括今黑龙江省境内嘎布卡地区的鄂温克人最早与其发生联系的市场。
由于频繁的商业关系,齐齐哈尔的商号与各地的鄂温克人也建立了固定的联系点。
当时齐齐哈尔城内主要有福成公、裕盛公、金银堂、北恒利、西恒利等商号。
“金银堂”是阿伦河、格尼河流域镶白旗鄂温克人的联系点;“北恒利”是雅鲁河、音河流域镶红旗鄂温克人的联系点;“福盛公”是济沁河流域正白旗,包括嘎布卡地区的鄂温克人的联系点。
鄂温克人带到齐齐哈尔集市的物品主要有皮张、牲畜、大轮车、车材、山产品等。
从齐齐哈尔市场换回的物品主要包括粮食、白面、豆油等日用生活品。
当时,这些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
布特哈八旗的鄂温克人与齐齐哈尔商号做交易时,可以用物品交换,也可以用货币交换。
有的商号发行了纸票子,纸票子上都注明了金额,出售土产品后按金额发给纸票子,当货币用。
但这个纸票子只能在发行的商行买东西时使用,在其他商号使用无效。
海拉尔市场与齐齐哈尔市场比较相似,海拉尔城中有很多座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商品交换;郭尔毕达集市是在郭尔毕达地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郭尔毕达在今扎兰屯市境内西部,属柴河镇辖区,固里河林场所在地,位于绰尔河上游左畔,共存在16年。
郭尔毕达集市在每年打红围结束时开市,郭尔毕达是鄂温克人狩猎中心,这里的有很多野兽,因此鄂温克猎人猎取野兽后直接拿到郭尔毕达市场出售;扎兰艾里市场:清代时,扎兰屯是布特哈八旗镶红旗驻地,一直是管理鄂温克人的机关所在地。
东清铁路开通以后扎兰屯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站,交通便利,居民日渐多了起来,商铺也逐渐多起来,成为了一个繁华的集镇。
当时,鄂温克人拿到市场上的产品主要是牲畜和皮张。
换回的物品主要是打猎用的火药、粮食和布疋。
二、行商
行商指的是流动的商贩,有的坐商也兼营行商。
行商是直接到农区的村屯、林中的乌力楞、牧区的蒙古包进行收购、销售或者进行物品的交易。
布特哈地区在清光绪十四年就出现了行商,在阿伦河流域的村屯有卖瓦盆的车商走村串户,鄂温克人用皮张、桦皮制品交换瓦盆使用。
后来又来了挑货的货郎和赶车的杂货商,用日用品换取土产品。
雅库特鄂温克地区的行商(安达)开始出现是在清末民初,行商进山时间一般都在春季的三月、秋季的十月。
珠尔干屯的行商(安达)徐传金与雅库特鄂温克人米特尔结成安达,自1923年至1929年的6年间共进山4次[2]。
给鄂温克猎民送去日用品并换取猎产品。
同时清朝政府还制定了《俄商与鄂温克贸易暂行章程》,以此来保护国家主权和鄂温克猎民的利益。
三、坐商
鄂温克人居住的地区坐商出
现的比较晚。
最早的坐商是在清光绪末年海拉尔的“大利号”商行和海拉尔的“福生利”商行,这两个商行是鄂温克地区出现的最早的坐商。
他们主要经营砖茶、布料、茧绸等用品。
在布特哈地区查巴奇一带,民国年间才开始有坐商,莫尔格勒河流域的通古斯鄂温克人居住的地区民国年间才有坐商,在雅库特鄂温克人生活的地区清末就出现了坐商。
民国年间,在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人聚居区也出现了由鄂温克人开办的坐商,讷河县团结乡嘎布卡村涂格敦氏族的涂喜武在四马屯开设了一处油坊生产豆油,同时还设有门市部进行销售,此外他还在齐齐哈尔开设了一家“升记商号”,经营木材、粮食等物资。
四、自由交易
布特哈地区没有市场,只能与周边居住的达斡尔、满族、汉族等民族以及俄国人进行自由交易。
在查巴奇周围有很多达斡尔族村落,查巴奇的鄂温克人就用木制品换取达斡尔人的粮食;距查巴奇西南有汉人住的甘井子屯和八里岗子屯,其南有前平房、北平房、连家大岗等屯,这些村屯都是汉人居住的老屯子。
查巴奇的鄂温克人经常与这里的汉人进行交易。
交换的物品有松木椽子、檩子、钐刀杆、犁底、狍皮靴、鹿皮靴、粮食等;阿巴河流域的雅库特鄂温克人经常横渡额尔古纳河与俄国农民进行交易。
雅库特鄂温克人用兽肉、皮张和桦皮制品换取俄国人的黑面、面包、酒、烟、盐、火柴等。
1945年解放以后,政府在鄂温克人居住的地区陆续建立了供销合作社,主要收购猎民的土产品,供应鄂温克人所需的日用品,从而使其不再受商人的剥削和“安达”的欺骗。
1948年冬雅库特鄂温克人集居的珠尔干屯(奇乾)建立了供销合作社。
供销社与鄂温克人进行等价交换并宣布废除了鄂温克人欠“安达”的不合理债务[3]。
从此,开始由供销社收购鄂温克人的猎产品,并供应各种日用物资。
建国以后,所有鄂温克人聚居的乡镇都建立了供销合作社。
可以说传统的交易活动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鄂温克人的生活,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城乡关系的沟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鄂温克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波・少布.黑龙江鄂温克族.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
[2] 吕光天. 鄂温克族简史[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3] 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注释:
① 波・少布.黑龙江鄂温克族.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
②吕光天. 鄂温克族简史[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③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