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通用3篇】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遗址,这里见证了中国陆军的光辉历程。现在,请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特色吧!
云南陆军讲武堂建于1909年,是为了培养中国陆军军官而设立的学校。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安全岌岌可危。为了提升国防实力,改革军队,云南陆军讲武堂应运而生。它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军事教育的空白,也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云南陆军讲武堂占地广阔,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建筑群由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军事文化的独特魅力。讲武堂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丰富的军事文物和历史资料。这些展品包括了各个时期的军服、武器、战利品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军事历史的机会。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军事干部和军官。在这里,学员们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和理论教育,学习作战策略、战略战术、军事法规等。他们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军事素养。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军事教育,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使命。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军事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军事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这些活动包括军事演习、军事论坛、军事展览等,不仅展示了中国陆军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军事文化。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陆军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军事教育和军事文化的重要象征。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感受中国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谢谢大家!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篇二
欢迎大家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遗址,这里见证了中国陆军的光辉历程。现在,请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特色吧!
云南陆军讲武堂建于1909年,是为了培养中国陆军军官而设立的学校。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安全岌岌可危。为了提升国防实力,改革军队,云南陆军讲武堂应运而生。它的建立不仅填补了国内军事教育的空白,也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云南陆军讲武堂占地广阔,建筑风格独特。整个建筑群由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军事文化的独特魅力。讲武堂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丰富的军事文物和历史资料。这些展品包括了各个时期的军服、武器、战利品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军事历史的机会。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军事干部和军官。在这里,学员们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和理论教育,学习作战策略、战略战术、军事法规等。他们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军事素养。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军事教育,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使命。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军事文化活动,吸引着众多军事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这些活动包括军事演习、军事论坛、军事展览等,不仅展示了中国陆军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军事文化。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的重要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陆军的发展和壮大,是中国军事教育和军事文化的重要象征。希望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感受中国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谢谢大家!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篇三
在昆明的历史上,曾有两所神奇的学校,它们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历史地位。一所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另一所是闻名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它们一“武”一“文”,双璧璀璨,使昆明这座边地古城成为那个时代热血男儿最向往的地方。
当我翻阅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的历史时,我就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另一所著名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
讲武堂。一提起它,我便肃然起敬。事实上,当黄埔军校于1924年成立的时候,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有15年的历史了。那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招收了18期学员,它的优秀师生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的“重九起义”和护国、护法战争中,功勋卓著,使得学校声名远扬,鼓舞了决心从军的中国青年,一些外国学子也慕名而来。当广州黄埔军校成立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应邀前往援助建校。据记载,在黄埔军校成立时的7人领导小组中,就有讲武堂教官王柏龄、何应钦、林振雄,他们分别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教务总长、总教官和管理部主任,成了蒋xx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左膀右臂。当时,由讲武堂派出的教官,几乎占了黄埔军校的“半壁江山”。讲武堂的这些教官和毕业生把云南的成功教学经验带到了黄埔军校,甚至还把蔡锷为讲武堂编写的军事教材《曾胡治兵语录》带入黄埔军校,作为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后来人们说,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黄埔军校的摇篮。
19世纪末,风雨中飘摇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曾掀起“洋务运动”,推行“新政”。其中最重视的一项是仿照西法编练“新军”。由于云南地处边陲,介于当时英、法两国侵略势力之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清朝统治者就把第一批“新军”建立在云南。为了培养大批新型军官,云贵总督沈秉垄和锡良于1906年两次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一所新型的陆军学堂,即云南陆军讲武堂。1907年,李根源从日本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后被电调回云南,投入了筹备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工作。这是讲武堂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重要细节:一大批留曰士官学校的进步学生,如唐继尧、顾品珍、李烈钧、罗佩金、庾恩旸、谢妆翼、李鸿祥、张子贞、孙永安、叶成林、刘祖武、刘法坤、李万祥、吴广仁等等,在日本曾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加入过同盟会,此时全被李根源吸纳进了讲武堂。
讲武堂开办之初,军事训练基本搬用日本军校“尚武”的教育内容,以军事学科为主,普通学科为辅,学制3年。学堂对学员进行刻苦训练,严格管理。学堂还要求学员对老百姓一定要和善礼貌,严禁扰民害民。当时,有一个名叫常绍群的学员,有一次在昆明晓东街“福顺居”吃饭,结账时与店主打了起来。店主哪是常绍群的对手,几下就被打得鼻青脸肿。事后,店主将常绍群告到讲武堂,常绍群因此险些被开除学籍,幸亏他成绩优良,颇得教官偏爱,几经道歉、检讨,被痛打20军棍、关了一个月禁闭之后,才得以回队训练。
事实上,讲武堂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预示着它是封建王朝一手“培植”起来埋葬自己的掘墓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所从校长、教官到学生都参与打倒封建统治的军校。可以说,从开始筹办时,讲武堂的领导权就完全被同盟会所掌握,讲武堂成了同盟会在彩云之南播撒革命种子的天地。当时,讲武堂有47名教职员工,同盟会成员就占了17人,还有革命分子11人。这样一来,这座军校实际上成了“云南革命的主要据点”,成了“团结西南革命力量的核心”,成了一座革命思想烈焰熊熊燃烧的大熔炉,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对于这个巨大而危险的秘密,清政府派来继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当然也有所察觉。他曾听人说,讲武堂内革命党人多,留下这所军校是“养虎为患”。李经羲为此采取紧急措施,借故于1911年将讲武堂总办李根源调到滇西筹边,同时把自己最信任的湖南人蔡锷请来任协统(相当于今天的旅长)。让李经羲没想到的是,蔡锷更是一个“危险”人物。当时清廷正四处缉拿“康梁乱党”之一的梁启超,而蔡锷正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所以蔡锷一到云南就迅速与李根源、唐继尧秘密会合,一起策划和组织革命活动。
1911年,讲武堂一期受过革命思想熏陶的数百名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各部队。为响应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的“辛亥革命”,云南陆军讲武堂爆发了“重九起义”,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讲武堂主要军官李根源、唐继尧、顾品珍任要职的临时军政府。之后,讲武堂师生又组成北伐军驰援川、黔两省起义,促进了各省的相继反清独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1912年,以讲武堂师生为骨干构成的新式滇军入藏平叛,在溜同江仅凭2000人的一支纵队,大败农奴主与英殖民者勾结的叛军,创造了无一人伤亡、仅损失9支枪的罕见战绩。1915年,新式滇军打响了反袁护国的第一枪,兵分两路入川、粤作战,蔡锷与李根源、李烈钧在这场战争中,成了赫赫有名的“护国三杰”。
【扩展阅读】
讲武堂发展历程
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韩家墅创立北洋陆军讲武堂,学员定额180名,为现代兵者研究武学之所。后各地督抚经奏准,陆续建立了南洋(设于南京)、江西、云南、东三省、湖南、广东等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黄埔军校的摇篮”,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
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1909年(宣统元年)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至辛亥革命时,讲武堂已为云南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达200余名。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之际,新式教官甚为缺乏,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xx来电,调云南讲武堂炮兵科长、后任教育长的王柏龄、工兵科长帅崇兴、步兵科长刘跃扬、骑兵科长林振雄及部分毕业生,进入黄埔军校,协助创办军校。云南讲武堂的若干师生,成了黄埔军校的重要教官;云南讲武堂使用过的辅导教材成了黄埔军校“人手一册”的重要读物和教材。
1930年,龙云在讲武学校成立滇军教导团,龙自兼团长,除步、骑、炮、工
四兵科外,增设宪兵、经理、交通三个区队以培养专业军官。教导团共办三期。至此,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1938年,该校按黄埔军校系列,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黄埔军校的9个分校,均由蒋xx兼校长,具体实行主任负责制,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依照黄埔军校系列定为黄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
1911年辛亥革命后继续保留,1928年停办。各地讲武堂组织、学制等情况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