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经典6篇)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一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划龙舟比赛。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端午征文作品,以便更好地鉴赏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这篇征文作品的题目是《龙舟的传说》,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龙舟的传说故事,传达了端午节的深刻含义。故事中,有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是一个非常勇敢和善良的孩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小明的村庄遭受了洪水的侵袭,许多人被困在了水中。小明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救出了许多人。但是,还有一些人无法脱困,于是小明决定寻找帮助。他来到了一座神秘的山洞前,经过一番探索,他发现了一把神奇的木桨。小明带着木桨返回洪水现场,他把木桨交给了村民们,让他们用它划动水面。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木桨变成了一艘巨大的龙舟,村民们纷纷上船,利用龙舟的力量成功脱困。从此以后,小明和村民们每年都会在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以纪念那段艰难而勇敢的日子。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龙舟的象征意义。龙舟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水上运动,更是一种象征力量和团结的文化符号。故事中的小明代表了勇气和善良,他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团结和奋斗精神。木桨变成的龙舟象征着集体的力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
这篇征文作品通过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故事,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小明的经历,告诉我们,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时刻。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只要我们勇于担当,相互帮助,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团结和勇气正是龙舟精神的体现。
通过阅读这篇优秀的征文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刻。让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一起划龙舟、品粽子,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了习俗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端午征文作品,以便更好地鉴赏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这篇征文作品的题目是《粽情端午》,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传达了端午节的传统和习俗。故事中,有一个叫做小红的女孩,她非常喜欢吃粽子。每年的端午节,小红的家人都会做很多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粽子,享受着团圆的时刻。小红特别喜欢妈妈做的粽子,她觉得妈妈的粽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在一次做粽子的过程中,小红向妈妈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从此以后,她开始和妈妈一起做粽子,度过了一个个温馨的端午节。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粽子的意义。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食品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团圆,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故事中,小红通过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不仅增加了对粽子的热爱,更加深了对家庭和团结的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家人们共同参与,这也象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这篇征文作品通过一个温馨的故事,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的温暖传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小红的经历,告诉我们,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家人团聚、亲情传递的时刻。每年的端午节,大家可以一起包粽子、品粽子,共同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这种团结和温暖的氛围,正是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阅读这篇优秀的征文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端午节的传统和习俗。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一起品味粽子的美味,感受家庭的温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三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就在下面,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在此整理了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章,欢迎欣赏。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四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
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
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
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
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
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
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
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
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
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五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
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
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
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
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
日。
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
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
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
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
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
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
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
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鉴赏 篇六
心如糯米,越粘越紧。
情如粽叶,越煮越香。
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
——文婵若兮
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即将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
站在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感觉丝丝温馨,恬静美好。
走在流马人喧哗的大街上,风中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深呼吸,任粽香飘进五脏六腑,打消购买的念头。
看,转角处,一群群年长的人儿正在精挑细选上等糯米,声调不一的讨价还价声却成了小城最欢快最活波的晨间交响曲,感觉那么真挚,那么动听。
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设计独特,色彩鲜明醒目的宣传语。
进入购物区,其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态各异,口味多样,包装极其精致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让人尽饱眼福。
尽管眼前这粽子千般好,万般美,毫无疑问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必定会激起不少顾客强烈购买的欲望。
但在我心里,却远远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爱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虽然外卖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对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还是怀深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馋了,不论什么时候,外婆总是毫不犹豫笑眯眯地满口答应,转身就走进厨房去准备包裹粽子的材料。
此刻,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宠儿。
接下来,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边筛选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边刷洗着粽叶。
我的任务完成后,我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极其娴熟麻利的动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细切腊肉,又以其灵巧的双手一边擦去粽叶上多余的水分,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递进粽叶口,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粽子捆扎。
最后,放入锅内蒸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些繁琐细致的程序,我是不会明白原来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思精力。
此刻,对外婆这种耐心细心贴心式的举动,不禁使我的钦佩之感不由而生,让我感动的无言。
望着墙上的钟表,细数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锅的那一刻。
迈进厨房,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强烈揭锅,一尝为快的冲动。
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
过了几分钟,粽子终于蒸熟了。
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那还正冒热气的粽叶,用筷子将粽子一分为二,看着那金灿灿流油的腊肉,饱满剔透的赤豆,让人垂涎三尺。
于是,忍不住细细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腻,而且富有嚼劲。
但是,外婆总是在旁边笑着温柔提醒着我“当心烫手,当心烫手”。
我总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烫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极,快乐无比的”,外婆浅笑无语,只是满眼疼爱的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脑袋。
每当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外婆给我包裹的爱心粽子,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面包含了多少关爱,多少汗水,多少祝愿,多少温暖。
这么多年以来,外婆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劳累一个人承受着。
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留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
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季节,外婆依然坚持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叮嘱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要记得加衣,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也许,我们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当回忆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对她的思念越发浓烈。
不管在校内校外,只要听到室友们赞扬起她们外婆时,我的脑海播放的满是外婆慈爱辛劳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亲情总是无须解释的,思念总是无需理由的。
如今,我们正一天天悄悄成长,而外婆却在渐渐日益变老。
多希望时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习惯外婆家的独特粽香味,又多么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离开。
或许,是我多虑了,也许,只要我们大家都欢乐的笑着,开心的活着,幸福的过着,这就是对外婆最好的奖励。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尝到外婆亲手包裹的粽子,我总是很得意,很甜蜜,很开心。
此刻,我什么也不愿多想,什么也不愿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节的到来。
这样,我们又可以重拾那欢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时刻。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你善于发掘,善于体会,懂得珍惜,懂得铭记,时常都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看吧,何处不闪耀着平凡的美丽,何处不流动着真爱真情。
在这端午即将来临之际,若兮提前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永一生。
但愿万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紧,情亦如粽叶般越煮越香,快乐犹如那射线般,无限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