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优质6篇)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一
在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的三天时间里,我深感受益匪浅,不仅从各位名家的精彩演讲中汲取了宝贵的教育经验,也与众多教育界的同仁进行了交流和互动。以下是我对这次论坛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论坛的组织和安排非常周到。论坛邀请了国内众多教育界的名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论坛设置了多个主题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相应的讲座和讨论,使得参会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此外,组织方还安排了一些特色活动,如教育展览和学校参观等,丰富了论坛的内容,增加了互动的机会。整个论坛的氛围非常活跃,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界的蓬勃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力量。
其次,名家们的演讲内容令人受益匪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教育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实践的案例。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论,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中,有一位名家在演讲中提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一些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并且给出了一些实用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还有一位名家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最后,我还与众多教育界的同仁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在论坛期间,组织方安排了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环节,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参会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现状和问题,也听取了一些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建议和看法。这些交流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教育界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思想,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
总的来说,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论坛,我不仅从名家们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经验,也与众多教育界的同仁进行了交流和互动。我相信这次论坛的收获将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践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二
在这次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上,我有幸与众多教育界的名家进行了交流和学习,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这次论坛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论坛的主题非常紧扣时代和实际问题,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面和领域。论坛邀请了众多教育界的名家,他们在教育改革、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演讲内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案例,既有教育的思考,又有教育的实践。通过他们的演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其次,与名家进行交流和互动是我这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在论坛期间,我有机会与众多教育界的同仁进行了交流和合作。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实践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方法。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了解到了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育现状和问题,也听取了一些他们对于教育改革的建议和看法。这些交流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教育界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思想,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
最后,这次论坛给我提供了一个广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论坛的特色活动中,我有机会参观了一些优秀学校和教育机构,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同时,论坛还举办了教育展览,我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和教育思想。通过这些展示和交流,我与其他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对于我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通过与名家的交流和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对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我相信这次论坛的收获将对我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实践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三
20xx年3月17日-3月19日,在郑州大学礼堂里举行了 “第六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亲临会场,目睹了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 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北京、杭州、深圳、江苏、河南各地市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肖培东、徐杰、干国祥、李振村、赵志祥、刘飞耀等。为了保证人人都能一览大家的风采,我们语文组的全体同仁在这三天的学习中,共分为六个小组,每组三人。而我则有幸成为这六组中的先锋兵。
在3月17日上午,首先进行的开幕仪式。仪式完毕之后,全国中语“优秀教师”,“精致语文”首倡者徐杰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变色龙》一课。徐老师课题设计新颖、语言幽默、课堂氛围热烈。令我佩服的不仅是徐老师对于教材研究之深、切入点之新,而是他的提问范围之广,遍及到整个班级,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他的行动很好的践行了自己的主张:要关注到后排的学生。
精彩的课堂过后,徐老师还做了《送给语文老师的56句教学格言》的主题演讲。句子实实在在,但是每一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短暂的学习时间结束了,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领略名家风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以后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四
20xx年7月2日~6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教授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七期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
这次培训资料分三部分:一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二是由郭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透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教学不仅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课前研究:充分的先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法宝。先学就是将新知识、新任务提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研究,把个体的想法带入课堂,从中选出化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老师则要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去布置前置性课前小研究。这次印象特深的就是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周长》,课前老师给学生安排了四个前置性小研究: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一个圆形物品,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再找几个不同的圆形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完成表格;说说自己的感想。
课前自学让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课内又在充分交流、相互质疑中提升认识。学生不仅仅理解了概念,而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学会了如何求圆的周长,而且还理解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把一切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精彩,这不正是生本教育的魅力体现吗?
课前见闻: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课前都有几分钟的讲述见闻时间,语文课前学生或带来一则文学笑话,或讲述阅读故事,或背一段优美的文章、诗句等等,数学课前学生或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或课外攻克的趣味数学题等与大家分享,英语课前学生将课外学来的某一个新单词、句子等教给大家,这种模式化的课前见闻讲述训练,有专门的学生主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潜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收集、整理、积累知识中成长。
课堂教学: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实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超多地进行活动,以此实现教少学多,提倡教师的无为便是有为。数学课,只要引导明确思路即可,解题方法学生能解几种就解几种,不必强加。一旦测试,学生出题互考互改,学生的潜力的确很强,但基础知识可能较弱,怎样办老师就经常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比方说“基础概念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概念错误的种类,成因等等,以此来解决基础资料但是关的问题。
课堂组织:自从自己实验生本课堂以来,我的课就乱了。小组交流时,有的学生默默不语,有的学生滔滔不绝,可一句话也说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趁机捣乱,整个课堂怎一个乱字了得。课堂组织方式通常都是口令化的,如“一、二、三,要坐端”,“小眼睛,看黑板”等等,为此我困惑,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样会学到东西呢广东省不仅仅在教学上生本化,连课堂组织模式也发生彻底的改变,所有的机械口令全由名言警句,诗句或教师自创对子代替,如:一年级孩子在认完一课的简单字后准备攻克最难的几个字时,教师喊:“奇思妙想”,生接“记难字”,师再说“四人小组”,生接“应对面”,学生边说边坐好,并且手不停地做好了下一步学习的准备,把会认字卡放一边,不会认的摆桌面,小组讨论字的记忆方法,然后交流。而中、高段更多的采用名言警句等方式组织课堂,如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而生接“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开卷有益”,生“博览群书”等,课堂组织充满了文学的色彩,学生在复习背诵经典名言的同时,教师简单完成了组织课堂的任务。
课堂气氛:生本的课
堂学生绝对是分小组学习的,在我的课堂中,当孩子汇报时,语言拘谨,不连贯。台下的同学,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是看热闹,还有的趁机捣乱,只有一小部分在认真倾听,课堂中同学之间不能构成互动,之间的交流语言要一句一句地交给孩子们说。
为此我也困惑,这样不是限制孩子了吗而且人云亦云,自己也觉得很别扭。但是透过听课我发现,生本课堂小组的组织很有序,组长负责,组员人人有责,有记录员,有监督员等,课堂上小组的加分也是策略多多,如群众的获奖,个人的获奖,回答问题的次数,资料收集的多少等都与小组成绩挂钩,因此各小组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回答问题总是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学生个体。小组发表意见时又是按第一发言人、第二、第三、第四发言人的顺序轮流发言,而不是个别学生一言堂。由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气氛热烈的课堂,人人参与,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团结奋发的团队,伶牙俐齿、充满自信、仪态大方。课堂上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状态给了我追求的感受,因此,刚开始的学话很必要,透过学话,孩子们才能学会汇报的流程,同学之间交流的语言,慢慢的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们才能有的放矢,活而不乱,更有序。
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评价准确,语言婉转,被评价者虚心理解,用心回应。其实,训练学生相互评价要做到“静待花开”,要有一个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在老师提醒下用稚嫩的声音问:“我的想法说完了,谁来与我交流或“我读的怎样样请给我提提意见”;中高段的学生评价交流就显得成熟流畅了,课堂上总是话筒抢但是来,“我来补充一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你的观点错在,我认为就应是”等等,教师只是在享受着学生的争论和评价,并适时点拨。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的声、影,激扬的是学生的生命,课堂上的主体回归,诠释了生本教育的全部内涵。
知识解决:我们的课堂知识解决经常是教师越庖代俎,教师的思维毕竟有限,生本的课堂老师变得聪明而简单,有困难找学生,学生丰富的思维使知识的解决更加多元化。
这次学习中,我深深感受新理念对心灵的撞击。身临课堂的感受,又听郭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讲座,以及实验学校的校长和特级教师的经验介绍,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本教育所揭示的教育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实施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生本教育是激扬生命的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五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赴郑州体育馆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五届魅力课堂暨名师工作室导向培训会。
这次教育名家论坛,给我们带来了“简约教学”“你知道吗?大问题数学”“无痕教育”“问题策略教学”“和谐数学”以及数学中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3天的学习短暂而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徐长青老师的课堂为例,谈谈自己的所学、所思和所感。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水到渠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求知的欲望,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在徐长青老师所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我欣赏到了徐老师高超的导入艺术,他在课前以“魔术”吸引学生兴趣,所谓的魔术,就是就地取材的“撕纸”,这个让学生好奇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二、唤起已有的经验—“顺水推舟”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能否撕出20xx片、20xx片?学生初次接触会对这样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老师讲解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头疼,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徐老师讲的这节课让我也获益良多,徐老师善于让学生运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反应很快就知道学生的就近发展还在哪,然后利用就近发展还拓展新知识,也就是他讲的“回头看”,“知难而退”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进行提炼,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而这种学习体验过程在我看来比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更珍贵,它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活积累财富。
三、尊重每个学生成长的权利—“海纳百川”
在我们平时上课中,我们总是有意成无意的在向学生透露我们心中正确的答案,使学生总是按着老师设想的去做,没有自己的看法,而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答案的对错,他总是在鼓励同学们,即使答案不同,只是告诉同学们那是因为大家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学习的自信。而我们大多数老师习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行为,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这就造了教育的偏差和对学生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接受多元共存,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除了徐长青老师,我还听了其它几节高质量的观摩课。吴正宪老师的问题串教学,在观摩课——复习课中学生达到“通”的效果。
罗明亮老师由“你知道吗?”引入课题,告诉我们数学要讲道理,做讲道理的老师,追寻讲道理的课堂。
余颖老师在做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知识,她说“跟强者玩,自己会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有人应该接触正能量的强者。
张齐华老师揭示了数学课堂的“新常态”,让我们明确核心素养,把握主体,抓住关键。
徐斌老师在解决问题策略中贯穿画图思想,他指出:“解决问题”不再是“教学领域”,“问题解决”成为了“课堂目标”。他说:“知识背后如果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背后如果没有策略,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策略是方法思想间的过渡状态”。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心得 篇六
20xx年3月28日—3月31日,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学习堂里举行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即第九届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与名师引领培训会中学语文专场。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亲临会场,目睹了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
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和河南各地市的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余映潮、王君、徐飞、周子房、董一菲等。
论坛由名师示范观摩课,说课评课,与互动,做报告几部分组成。首先“登上舞台”的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她由给上的《游山西村》这节课谈起,向我们提出了“对话激活课堂”的新理念。吴老师以示范课堂让我们明白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对话可以激活课堂,实现高效课堂。
徐飞老师的八年级观摩课《舌尖上的人情》,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写作教学的情味视角,他说,语文就是你读过的书,语文就是你走过的路,语文就是你与自己最亲密的接触。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君老师,她极具亲和力的课堂语言,缜密的教学思路,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跳跃的教学思维,让课堂教学容量变得无限大,听她的课,仿佛有无数的知识点向海浪一样汹涌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精彩纷呈。她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出版专著19部,首倡“青春教育”“青春语文”教学理念,打通了教法和活法,让我受益匪浅。
上观摩课的还有一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育专业博士的周子房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情绪高涨,老师的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敢于畅所欲言。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周老师不像个语文老师,简直像是个相声演员,幽默极了!使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语:“学习就像玩游戏,不知不觉长智力。”在随后的报告中,周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故事,引出他正致力于研究的“写作教学观光”理念。
我还有幸观摩了董一菲执教的《诗意语文课堂》,余映潮老师的《细评陋室铭》,茹清平老师的《拳拳慈母心—散文群文》。我渐渐地发现这些老师的课堂共同之处,学生方面:课堂上有学生的对话(学生敢上台当小老师讲,学生问学生答,敢拿老师的粉笔板书;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远远超出老师板书3学得轻松、愉快,普遍有成就感,课堂上充满笑声、掌声;老师方面:老师功底深,课堂的调控、驾驭能力强,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打个比方:老师就像《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学生就像孙悟空,任你本领高强,再闹腾,也飞不出“我”的手掌心;老师们都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感受。
这次培训大部分专家讲课都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方式,群文阅读让师生回归生活世界的“阅读”状态。阅读主要强调的就是“读”“悟”结合。“群文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过于精致细腻的传统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就不可能开发学生的阅读智能。而群文阅读就建立在多文本基础上的“读”“悟”结合学习,让学生在“读”和“悟”中提高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使课的内涵得以延伸。
“群文”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由探究。“群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了学生的阅读生活,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阅读平台。同时我发现“群文阅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先学后教、互学互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也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品位。
之后评课团专家朱震国老师的讲话征服了全场老师,更打动了我。我体会最深的是他把讲台当舞台,把教师角色变成演员角色。他说一次做完公开课,听课的老师问他里面是不是有托,或是预先商量好了?回答:“我们教师能把真的演成看起来是假的,和演员把假的演成真的,那可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啊!他们用艺术大师的风格去教书育人,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可谓是把教书育人演绎为一种艺术。老师刻苦、勤奋、好学的态度是我们要具备的必要素质。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学习专业才能,文艺才能,表演才能,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现代版的优秀教师。
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结束了,再次感谢学校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领略名家风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以后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