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心得体会【推荐6篇】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一
在《读懂孩子》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理解,以及如何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首先,书中强调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只看到他们的行为表现,却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与孩子保持心灵的相通,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父亲在回家的路上与儿子聊天,儿子逐渐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困扰和烦恼。父亲不仅没有批评或指责他,而是给予了理解和鼓励,让儿子感到被尊重和支持。这个案例让我深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倾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认同。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他们渴望被理解和接纳,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赞许。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陪伴,导致孩子们感到孤独和不被重视。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母亲每天都对孩子说“我爱你”,但从未真正用行动去表达。孩子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时,母亲无法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导致孩子感到失望和无助。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去体现。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们真正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书中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理解。例如,书中提到了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此外,还提到了要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与孩子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赞许。这些方法和建议都很实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付诸实践,一定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更加紧密和良好的关系。
通过阅读《读懂孩子》,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与孩子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读懂孩子,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二
《读懂孩子》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和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与孩子相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书中强调了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的态度和情绪的重要性。孩子们敏感而善感,他们能够察觉到我们的情绪和态度。如果我们对他们充满了负面情绪,他们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如果我们对他们充满了积极的态度和爱,他们会感到被重视和支持。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父亲在孩子犯错时,不是生气和责备,而是用理解和耐心的态度去引导。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关爱,使他们更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与孩子相处中的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积极的情感支持。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的倾听能力。孩子们需要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认同。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只关注于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书中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母亲在孩子向她倾诉时,不是立刻给予建议和指导,而是耐心地倾听和理解。这种倾听能力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认同,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了自己在与孩子交流中的不足,我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书中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相处。例如,书中提到了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此外,还提到了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这些方法和建议都很实用,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付诸实践,一定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更加良好和亲密的关系。
通过阅读《读懂孩子》,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与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倾听和理解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他们一定能够健康成长,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才华。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三
假期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读懂孩子》,感想颇多,收获颇丰。“读懂孩子”是教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引言中提纲挈领地提出了这个中心思想,包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望。
在这里,我想围绕读懂孩子进而读懂孩子谈一点粗浅体会。书中提到要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承认每一个儿童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心情;要相信儿童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真诚地接纳儿童的种种情绪表达;要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儿童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这为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会倾听。我第一次知道,教师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断倾听教育呼唤的生涯。呼唤,是一种内在的灵性的声音。教师倾听三种声音的呼唤,承受来自三方的诉求:来自学生的呼唤、来自教育内容的呼唤和来自制度的呼唤。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应作出三种回应:回应学生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爱;回应教育内容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真理;回应制度呼唤的教育生涯导向正义。课堂,是师生互动、知识习得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是知识学习的主阵地,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神圣殿堂。我们的课堂正逐步完成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的转变,从独角戏向师生互动的转变,从填压、灌输的教育方式向学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中,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益,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就必须思考怎样倾听,倾听什么内容的问题了。
至于如何倾听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想重点谈一下如何倾听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以孩子为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为师,突出主体性。这样孩子独立自主的愿望就能得到释放,让孩子教自己,既能检验孩子对已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已有事情的认识程度,又能帮助孩子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最后要讲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学性。好的教育方法对成功实施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能体现出“三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
只有学会倾听,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课堂的实施才有针对性;只有学会倾听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才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才能培养出有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学会倾听制度的声音,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列。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堂好课,怎样才能算是读懂孩子呢?用关爱回应学生的声音;用科学回应教育内容的声音;用公平回应制度的.声音。想必,这才是读懂孩子的应有之义。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四
本学期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读懂孩子》。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从中,我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难,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书中说到:“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充满爱心的去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以前总感觉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独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这种感觉变了,当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乐呀,才突然发觉思索着让人充实、快乐、自信。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领导们要教师写读后感的良苦用心。其实要求老师写读后感并不是为了强迫教师们读书,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因为读而不思是写不出感想来的,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提高。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让我“想说话”、“有话可说”,也希望我能不负重望真正变得“会说话”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五
为响应党和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号召,我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这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兰海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后,回国创办上濒教育机构。兰海的上濒教育机构,这是一家私营课外教育机构,虽然也有自己的课程,可是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是一种模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中心。兰海在德国学的是教育学,上濒这个词就是从德国引进来的。上濒致力于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孩子。
六年来,在上濒的课堂以及活动训练营里,发生了太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成长故事。在兰海面前,内向孤独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绝,叛
逆期的孩子愿意顺从,撒谎的孩子变得诚实,早恋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爱打架的孩子成为了弱者的保护神,不爱学习的孩子渴望知识,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胆大自信,调皮捣蛋的孩子变得创造力惊人……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孩子的心理、言行、个性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所以兰海总是对家长说:"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在上濒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孩子和西方的儿童一样,享受那种快乐的教育,培养各种能力,使得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上濒真是教育的梦想!
兰海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平时五天兰海做咨询,周六周日上濒就开始上课了,上什么课呢?有两种,一个是世界通识,一个是活书课程,在世界通识课程中,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一起查找一起讨论,研究巴以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埃及,了解宗教,了解商业等等内容,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观点,通过体验学会了很多东西。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
在上濒,最有趣的还是假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分成两种,一种是驻地营,一种是游走营,内容丰富多彩,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各个小组展开竞赛,比如模拟人生中,孩子们要找工作,设计自己的认识,组建自己的家庭,评比的分数是用钱来计算的。还有领袖兵工厂,模拟的是军营,在这里从一个小兵开始,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军队的领袖。还有拍电视,组成团队,完成一个微电视的拍摄过程。书里面介绍最详细的是去西安,孩子们分成三组,第一个任务是,不带钱,不带通讯工具,去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书院一条街最后下午三点在清真寺前集合。老师们只负责安全,在后面跟着,不提供意见和建议。
这些小学生们,有的五六年级,还有的才一二年级,出门问路都问不明白,人家告诉他们路,可是他们却走反了,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走了二十分钟才想起来继续问路,这回知道了,问路要勤快,可是要靠走,走完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困难了,都中午了,才找到一个景点,到了地方还有问关于景点的各种知识,晚上还有比赛呢。这一上午给老师们都累坏了,孩子们却兴致勃勃的,可是时间不够了,孩子们逼得去找出租车,问能不能免费拉他们去,结果还真找到了肯拉他们的叔叔,还要了两辆车,拉着他们和老师去,当他们离开的时候,看到另外一个小组赶过来了,他们激动得打招呼,可是马上就后悔了,这不是教会了他们搭便车吗。学会了这一招,这两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到达目的地了。接下来的任务也很艰巨,那就是去学一段地方戏,孩子们纷纷猜想到哪里才能够找到这样的老师呢?有个小组找到了一个戏剧社,而另两个小组就很不走运,在一所大学中转了四十分钟也没找到戏剧系,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戏剧系的。这样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连我都想要去参加了,真的很棒。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认识认识兰海,甚至加入到她的团队当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平时的教育,只是在教孩子们如何考试罢了。
本书记录了兰海教育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一段段生动可感、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兰海透彻而全面地阐释了她专业的教育理念,并展示出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实施技巧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观察儿童的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读懂孩子》心得体会 篇六
看了《读懂孩子》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家长和老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以独道的观点,发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学校图书室每期不断增加,我们的知识不断提高。我通过看了《读懂孩子》一书后,本书代序共80种,特别在第33种《如何让孩子由“苦学”变为“乐学”?》这一种中,使我深深会到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龙,走正道,都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之路就是读书—考试—名校—好饭碗,家长劝孩子学习的常用语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格言,也在劝人“苦学”。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然苦作舟”,还有“钱在高岩,不苦不来”,“先苦后甜”等等都强调要用“苦”。但这些话都是学习要付出的,好的成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些都没错,但是,过分的劝人“苦学”恰好忽视了另一方面,学习并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学习是一个人的求知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一点进步都是怏乐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可是在我国全面推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老师还是抓“应试教育”,家长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绩好,这些都是劝人“苦学”的之多,劝人“乐学”的之少。如我们教师写学生的评语,用得最多的话是“该生刻苦学习”,没有老师评价学生“该生能快乐学习”,
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又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怎样从孩子由“苦学”变为“乐学”?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开心学习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