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疫情心得体会(经典4篇)
大学生面对疫情心得体会 篇一:疫情下的自我成长与应对策略
疫情肆虐,无疑是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一次巨大考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仅要面对日常生活的改变,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应对心理压力。但正是因为这次疫情,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成长和发展。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疫情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应对策略。
首先,面对疫情,我们需要学会调整心态。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坚强。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来缓解压力,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比如运动、听音乐和阅读等。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度过疫情的关键。
其次,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疫情期间,很多学校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线教学虽然方便了我们的学习,但也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们需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线上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参加网络课程、阅读学术论文等。
另外,我们也应该利用这个特殊时期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疫情期间,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阅读经典著作、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些经历和知识的积累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要牢记社会责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做好自我防护,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同时,我们也可以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面对疫情,大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并利用这个特殊时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要牢记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面对疫情心得体会 篇二:疫情下的互联网学习与个人成长
疫情的爆发使得我们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互联网学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不仅要适应线上教学,还要应对诸多挑战,但正是这个时期,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发展个人能力。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疫情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应对策略。
首先,互联网学习要求我们更加自律和自主。相比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线上教学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我们不能再依赖老师的提醒和监督,而是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这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利用学习工具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其次,互联网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参加各种在线课程和学习项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网络也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同学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讨论和网络学习群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学术圈子和人际网络。
另外,互联网学习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和创新思维。在网络上,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中有很多是虚假、低质或者不适合我们的。我们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并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学习和参考。同时,互联网学习也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思维,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出创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学习新的技能、阅读经典著作、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线图书馆和社交媒体等途径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知识的积累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互联网学习是我们在疫情期间面临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我们需要更加自律和自主,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机会,注重信息筛选和创新思维,并通过互联网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我们一定能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面对疫情心得体会 篇三
为加强在家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服务,配合防疫工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家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特别节目。目前节目最高收视率已达到0.64,全网视频播放量接近一亿,微博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达四亿。
北京电视台节目中心副主任,《老师请回答》监制、总制片人邵晶介绍,目前《老师请回答》系列节目已就延期开学、儿童防疫、疫情下的逆行者、疫情中的心理疏导四个方面进行科普。
2月10日晚,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电视台录制的《老师请回答》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第三期节目“疫情当前谁在逆行”播出。节目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处长张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北师大二附中高三班主任何杰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志云等专家围绕“疫情中的逆行者”展开讨论,为大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班会课”。
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狄涛介绍,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也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开展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大学生在行动”网络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活动开展以来,北京市各高校师生通过微信小程序、H5、网络直播、群聊等形式,开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积极传播正确防护方式、身边正能量等。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部分学生立足当地防疫工作,通过志愿服务、献血、募集物资等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多的学生积极响应“不离家、不返校”的要求,在家中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创作了大量原创歌曲、动漫、书画等艺术作品,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传播疫情防控感人故事,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面对疫情心得体会 篇四
在大家喜迎2020年,张灯结彩的时候,迎来的不是过年的欢声笑语,而是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日俱增,四千、五千、一万,每增一点都牵动着国人的心。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逆行
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与病毒抢时间,用强大的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全。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普通人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不负韶华。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们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要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
第二、要勤洗手;
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不能吃野味,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祈福,愿平安归来!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