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一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时代楷模的纪录片,深受触动。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故事和影像记录了一些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担当,成为了时代的楷模。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时代楷模的伟大,也对自己的人生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做李春城的普通人。他在当地的一家钢铁厂工作,平凡而普通。然而,在一次重大事故中,他毫不犹豫地扑进火海,救出了被困在火中的几十名工友。他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接受采访时,他说道:“救人是我应该做的。”这句简单而坚定的话语,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尽一份力量。无论是大是小,只要我们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就是在实践着时代楷模的精神。
除了李春城,还有很多其他的时代楷模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是医生,不辞辛苦地治疗病患;有的是教师,默默付出教育的力量;有的是军人,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而奋斗。他们的事迹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奉献,改变了周围的人和社会。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也更加明白了时代楷模的价值和意义。时代楷模不仅仅是个人的英雄,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相信,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是无穷的。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自己的人生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应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应该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但也激励着我。我希望能够像这些时代楷模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和担当,让世界变得更好。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二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时代楷模的纪录片,深受感动。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影像记录了一些在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和担当成为了时代的楷模。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时代楷模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这部纪录片中,有一个叫做杨利伟的航天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的壮举让整个国家为之自豪。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他准备航天任务的艰辛和付出。他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对生命的极限挑战,但他从未退缩过。他坚定的信念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让他成为了无数年轻人追逐的榜样。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除了杨利伟,还有很多其他的时代楷模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是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有的是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美和正能量;有的是志愿者,默默无闻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他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时代楷模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时代楷模不仅仅是个人的英雄,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担当,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梦想和担当责任。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楷模,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自己的人生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时代楷模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让我有信心去追求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三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x省原x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四
从刘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坚守”的意义。正因为坚守祖国海防,长存报国之心,才能让国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为坚守北疆沃土,担当立德树人之任,才能让人才辈出,孕育出作风过硬的“雷达铁军”。敬仰坦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五
伟大的时代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需要榜样力量引领,黄大发、杜富国、黄文秀等一批时代楷模的典型事迹,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坚定信仰、当担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开展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
当代愚公—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于1960年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主动寻求科学方法。“引来清泉不休止”,凿出“生命之渠”后,继续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修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愚公移山精神。“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扫雷英雄—杜富国。1991年生,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同组战友安然无恙。经过军地双方医护人员近3个小时的共同努力,杜富国术后伤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然而却失去了双眼与双手。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我们应传承这种舍己为人、不惧危险的精神。
第一书记—黄文秀。20xx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白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工作期间,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xx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从白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在担任乐业县白坭村第一书记期间,认真履职,扎实肯干,时刻牢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和责任,用于担当,敢于拼搏,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用青春谱写了一首动人的赞歌,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心系群众、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体会 篇六
肖文儒至今难以释怀,多年前x某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一开始还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上井下被困人员,但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落后,被困人员最终全部遇难。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救出来。”他说。
今年1月,x栖霞笏山金矿发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员位于井下约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较为罕见。由于地质情况复杂,不仅钻孔工作难度极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围堵后有追兵”之势。
4个钻孔“多管齐下”,相继遇到问题。肖文儒当机立断:提前增调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带一台高性能钻机前来增援!
这时,救援希望最大的3号钻在钻至井下521米处时,距井底目标偏移已达7.4米。
一子落而满盘活,新增救援团队及时对发生偏移的3号钻孔进行纠偏透巷。仅用4天,这条“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号钻孔中,肖文儒建议“先堵水再透巷”,确保了这条生命维护和监测通道始终畅通。后来证明,这个方案让转至4号钻孔下方的被困人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终,11名被困人员获救,这次事故救援也被业内誉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临场应变、力挽狂澜,靠的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达旦的实战训练。38年来,肖文儒不管岗位、身份如何变化,他一直冲锋在救援最前线,成长为我国矿山救援的权威专家。
“加强瓦斯实时监测!”20xx年秋,20xx万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现场连续工作11个小时,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达到3.5%并继续上升时,他立刻组织调整通风系统,将作业现场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最终,83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举棋若定,落子无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炼和刀锋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老兵”。
从推广正压氧气呼吸器、高压排水软管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到加快救援应急通信、矿用石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从组织起草矿山救护规程和救援条例,到“传帮带”各类现场处置和技术装备的经验……肖文儒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和热血担当缺一不可”。
他的手机上,存满了全国矿山救援大队大队长和总工的电话号码,一有机会,他就深入基层救援单位,推广矿山救援的新知识新办法,服务于城市救援与综合救援。
“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老肖为应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险。”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他不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