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精彩6篇)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一
在幼儿园小班的教学过程中,常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常规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总结了一些常规心得体会。
首先,制定常规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有限,他们对于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能力也不够成熟。因此,在制定常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比如,上课时要坐好、听老师讲话,吃饭时要用筷子、不要乱扔食物等。这样的常规既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协作能力。
其次,常规的执行要有耐心和坚持。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可能会忘记或者故意违反常规。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断提醒和引导幼儿。当幼儿违反常规时,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和奖惩等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和遵守常规,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坚持和耐心,才能让幼儿真正掌握和遵守常规。
最后,常规的执行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境,对于常规的制定和执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他们幼儿的表现和进展,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与家长共同制定和执行常规,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和执行常规时,我们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有耐心和坚持,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规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二
幼儿园小班的常规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我实践和观察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常规心得体会。
首先,常规要以榜样引领。幼儿正处于模仿期,他们会模仿和学习身边的人。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和执行常规,比如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讲话时要注意礼貌和语言的规范等。通过我们的榜样行为,可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其次,常规要与游戏相结合。幼儿喜欢玩耍和游戏,他们对于学习和遵守常规的兴趣和动力不高。因此,在制定常规时,可以结合游戏和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比如,在吃饭时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喝水时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学习轮流倒水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常规变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常规的执行要注重奖励和鼓励。幼儿在学习和遵守常规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积极的表现和进步。我们要及时发现和肯定这些表现,给予幼儿及时的奖励和鼓励。比如,当幼儿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教室纪律时,可以给予他们表扬和小礼物。通过奖励和鼓励,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坚持常规的执行。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和执行常规时,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要与游戏相结合,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注重奖励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规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三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捉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我们班从一上幼儿园开始就进行常规教育的培养。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孩子的常规习惯有了较明显的提高,现在来总结下:
一, 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幼儿实际。
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常规训练,我班的孩子已建立了基本的常规制度。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的主观性强,自控能力还是很差,所以常规还不是很好。所以在这个学期,我尝试分阶段提出要求,由易到难,要求孩子逐步做到老师的要求。例如在餐后自选游戏的时间里,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安静地坐在凳子上进行游戏。于是,我开始分阶段对孩子餐后的游戏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刚开始,孩子经常玩着玩着,由于兴奋,经常有追逐的现象,这刚吃完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首先对孩子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要求孩子餐后不能追逐,告诉孩子餐后追逐的害处。同时在孩子游戏的时候,老师和保育员分工合作,老师监督孩子游戏,啊姨监督孩子吃饭。发现有追逐的孩子立刻停止他们的游戏机会。而且老师要说到做到,不能心软。连续几次后,孩子的追逐现象减少了,甚至绝迹了。第二阶段,我开始训练孩子收玩具的速度。在这之前,孩子对玩完的玩具总是不会收拾,扔到满地都是。往往是要老师请个别孩子帮忙收拾。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要求孩子必须自己玩完的玩具自己收拾,先收拾完的孩子帮忙收得慢的孩子收拾。并要求他们开始的时候,铃鼓敲响了四次玩具就要收完,然后逐渐过渡到两次后要全部收好玩具坐到位子上。老师在每次收好玩具后都要表扬收得快和帮助同伴收玩具的孩子,对不收玩具的孩子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现在孩子已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两次后已经收好玩具来到自己的坐位上了。
二,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孩子在穿脱衣裤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在上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部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所以整个学期都是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帮孩子穿脱衣裤。以至于往往穿脱衣裤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在这学期,我开始训练孩子穿脱衣裤的能力。专门利用一个户外活动的时间教会孩子穿衣裤和脱衣裤的方法。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脱衣裤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衣裤。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衣服。同时让已经学会穿脱衣裤的孩子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通过一帮一的方法,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裤的方法。现在,已经好多了,但仍然要加强。
三, 坚持一致性和持久性。
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班上的老师意见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不可以这个老师这样要求,另一个老师这样要求;一个硬一个软。这样的话,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一个老师如果定下了一项要求,必须让另外一个老师也知道,这样,两个老师才能紧密合作。而且,当常规一但确立,就必须要天天坚持,长抓不懈。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
四,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规范,富有情趣。
老师在向小小班孩子进行讲解规则和要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见解,规范和富有情趣。讲给孩子听的话,应该是孩子一听就能明白的。老师可以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边做一边说,提高语言的示范性和直观性。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复杂,要突出重点,语速要相对慢一点。另外,老师要尽量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情趣。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解各种要求和规则,把要求和规则游戏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在让孩子养成轻轻放椅子的习惯时,我通常会告诉孩子,椅子喜欢爱护他的孩子。如果小朋友大力搬椅子,椅子会摔交,会生病,他的小脚还会断呢。同时,一边说一边请平时能够轻轻放好椅子的孩子来进行示范。孩子示范以后,老师会告诉孩子,XX小朋友的椅子今天可高兴了,他说以后也好和他做好朋友。这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向刚才示范的孩子一样轻轻放椅子了。又例如在请孩子轻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要求孩子学小猫走路。小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都会模仿小猫走路时的动作轻轻去厕所的。 通过以上的训练,我们班的孩子在活动常规,游戏常规,生活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班上的三轻轻制度落实得还不是很好。有的孩子在兴奋的时候往往会忘记老师所要求。这还需要以后的加强和努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班常规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四
常规管理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小班孩子可塑性大,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如果坏习惯一旦形成,矫正起来要进行再教育,则事倍功半,十分困难。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祖辈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我们教师就得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递给孩子,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鲜活具体的标记暗示,而厌倦老师的一些枯噪说教。所以我们依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我们会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代表自己的小标记,还把一些要求、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幼儿易接受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来提示孩子们儿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标记使我们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时又使幼儿遵循常规时更有章可循。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五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
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此外,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
幼儿园小班常规心得体会 篇六
给孩子“照相”
早晨入园时,我班的震震和凡凡两个小朋友不小心撞了一下,被撞着的凡凡哭了起来,并向我告状。我让震震给他道歉,并说明了不是故意的,可是凡凡还是满脸的不高兴。这时,我随手做出了照相的样子:“注意了,凡凡,老师给你照相了。”随着咔嚓一声,凡凡笑了。有时候,给孩子一个幽默手势,还是挺管用的。
放开手,让孩子动起来
现在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都是现代的“小皇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来到幼儿园,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连起码的整理书包有的幼儿都不会做,更不用说做别的事情。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让幼儿学会做人和做事,看到孩子们现在的情况,不免从心里觉得应该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是责无旁贷。比如:倒垃圾、扫扫地、搬搬凳子等,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了才能立足于社会,以实干的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