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得中班叙事(精简3篇)
幼儿教育心得中班叙事 篇一
初入中班的我:欢笑与成长
刚刚进入中班,对于我这个三岁多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挑战。新的老师、新的小伙伴、新的教室,一切都那么陌生又充满了好奇。
刚开始的几天,我有些害羞,总是低着头,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可是,幸好有一位温柔的老师,她总是笑着走过来,轻轻地问候我,给我鼓励和温暖。慢慢地,我开始适应了这个新环境,也变得愿意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
在中班的每一天,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做手工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手工了。我喜欢用彩色纸片和胶水,把自己的小创意变成现实。有时候,我会做成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候又会做成一朵美丽的花朵。每当我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除了手工,我还喜欢听故事。每天,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有的故事让我笑,有的故事让我哭,有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地毯上,聚精会神地听故事。有时候,我也会自己讲故事,虽然不太流利,但小伙伴们都很愿意听,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在中班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学习、分享,彼此之间有了深厚的情谊。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充满期待地等待着第二天再见到他们。
中班的每一天都是充满了欢笑和成长的。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自信和有爱心的小朋友。我相信,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喜欢中班的生活。
幼儿教育心得中班叙事 篇二
我的成长之路:从中班到大班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一年的中班生活,即将迈入大班。回想起这一年,我经历了许多的成长和进步。
进入中班的我,有些许的害羞和不适应。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那么陌生。但是,老师总是耐心地引导我,和我一起玩耍、学习,让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开始喜欢上了中班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中班,我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每天,老师都会给我们上各种各样的课程,比如语言、数学、音乐等等。我喜欢上了听故事和唱歌。每当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想象着故事里的场景。有时候,我也会自己编故事给小伙伴们听,他们都会认真地听着,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音乐课上,我学会了很多动听的歌曲,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每次表演都让我感到自豪和兴奋。
除了学习,我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一起建造城堡、玩沙子、踢足球,每天都有新的游戏和玩具可以玩。有时候,我们还会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举办生日会、参加绘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在中班的最后一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举行了一个小毕业典礼。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走上舞台,接受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虽然我有些不舍,但我也很期待着进入大班,继续我的学习和成长之路。
中班的一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大班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迎接更大的挑战,实现更多的成长。
幼儿教育心得中班叙事 篇三
这篇关于幼儿教育心得中班叙事,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中班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同伴乐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社会活动课《借玩具》,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于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向小兔借遥控汽车,其交往策略是学会与同伴“交换着玩”玩具。当孩子们在尝试用第一、第二种方法与小兔交往失败后,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一致推举老师再次去向小焦.借面具.可是这次交往的结果是:老师也没成功,看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孩子们先是一愣,接着竟然是一阵开怀大笑,一个孩子大声喊道:“老师也没有成功!”我想孩子们发出这些笑声、喊声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太感到意外了,原来老师做事也会有不成功的时候,看来小朋友遭遇失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样的效果完全达到了我的设计初衷,因为我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效果,让孩子们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做事都有可能遭受到失败。正所谓:让孩子在同一件事中找回心理平衡是做教师的责任。不过这不是我如此设计的最终目的.因为坦然面对失败只是挫折教育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如何克服困难抵御挫折。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虽然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没成功地借到玩具,可是老师不灰心.只要我们动脑筋一定会想出好办法,让小兔乐意把玩具借给我们玩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重新树起了信心。这时候我拿出了长毛绒玩具,请小朋友思考:小朋友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一定想玩小朋友的玩具,那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和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呢?小朋友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个双手交叉的手势,很快,一个幼儿大声喊道:“可以交换玩!”矛盾又得到了解决,孩子们又一次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