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选4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推进,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也层出不穷。在这个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本经典的教育著作,更是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的一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朋友。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和互动的关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和设计,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道德品质,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和互动的关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建立起互信和互动的关系,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读书心得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本学期抽空重读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
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好书是常读常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