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经典6篇)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
Titl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troduction: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nfluenced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including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changes due to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focusing on it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Benefits of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chnology provides learners with various tools and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Online platforms, language-learning apps, and interactive software help students practic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a mor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manner.
2. Authentic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echnology allows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o access authentic materials, such as news articles, videos, podcasts,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hich expose them to real-life language usage. This exposure facilitate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helps students 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3. Personalized Learning: Technology enables teachers to cater to individual learning needs. Online assessments and adaptive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e personalized feedback and content tailored to each studen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enhances learning outcomes and promotes student autonomy.
4.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acilitate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learners and educators.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 video conferencing tools,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nable students to interact with peer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foster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hallenges of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 Access and Equity: Despite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of technology, not all students have equal access to devices and internet connectivity. This digital divide creates disparities i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hinde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 Technical Issues and Complexity: Technology integration requires technical skills and knowledge, which might be challenging for som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chnical issues, such as software glitches or connectivity problems, can disrupt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create frustration among users.
3. Overreliance on Technology: While technology can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overreliance on it may hinder students' ability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t is essential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echnology us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ensure holistic language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brings numerous benefits, such as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authentic learning opportuniti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improved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owever, challenges related to access and equity, technical issues, and overreliance on technology need to be addressed. Educators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o maximize its potential in promoting effectiv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二
Titl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troduction:
Language learning is not only about acquiring linguistic knowledge but also about understanding and embracing the cultural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langua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classroom dynamics.
Impact of Culture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1.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age: Cultural differe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age. For exampl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from cultures with different sentence structures or verb tenses may face challenges in acquiring English grammar. Cultural norms also influence the use of language in various contexts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2.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English is rich in idiomatic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Understanding these expressions and references requires learner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used. Without cultural knowledge, learners may struggle to comprehend the intended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se expressions.
Impact of Culture 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1. 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Cultural factors play a vital role in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hich involves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diverse cultures.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need to be aware of cultural norms, values, and communication styles to effectively navigate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s.
2.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s: Cultural factors can influence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other cultures, leading to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s.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hallenge stereotypes to foster positive intercultural relationships.
Impact of Culture on Classroom Dynamics:
1. Classroom Interaction Style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classroom interaction styles. Some cultures prioritize teacher-led instruction, while others encourage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create an inclus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2. Communication Style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styles, such as directness, politeness, and nonverbal cues, can affect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Teachers should facilitate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students.
Conclusion:
Cul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mpacting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language acquisiti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classroom dynamics. English language educators should embrac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corporate cultural element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By promoting cultural awareness, sensitivity, and understanding, educators can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epare them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a globalized world.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三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充分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呢?
1、引导学生搜索学习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在课堂中应当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到英语文学的问题解答中,如此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而在英语课堂实践活动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搜索学习资料是非常有效的,促使学生在学习资料搜索中观看英语文学、解读英语文学、利用英语文学解答问题,如此可以使英语文学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大学体验英语”主题教学活动中,提出莎士比亚的名言,并通过情景演绎来说明名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这句名言,找到英语文学名言的出处、背景及相关文学知识,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其中,那么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将得到提升。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学素养培养,还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英语文学作品,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示、文化体现等,如此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对于多种形式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在英语课堂中提出一个阅读主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之相关的英语文学读物,进而编制诗歌;也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读物中某个片段来进行话剧演绎等。通过此种生动的、愉悦的、轻松的阅读方式的呈现,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能力锻炼,提高自身英语文学素养。
3、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活动。
因课堂时间有限,很难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所以,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则是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文艺类英语电影的观看、参加英语文学论坛、英语文学专题讲座等,要求学生将自己所体会或感悟出来的心得或总结性的话语运用英语语言表达出来,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四
【摘要】针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及不容乐观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弊端,探讨了一种基于互动的“教与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论文关键词:通信技术,专业英语,互动教与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技术的合作日渐紧密,作为一个合格的IT行业技术人员,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电子通信类技术的前沿动态,很有必要阅读英文科技文献。而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电子通信类专业词汇及相关的英语表达[1],为此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与重大挑战。目前,国内较多高校针对通信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及特点、教材的选取、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等影响,收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容乐观。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疲惫,课堂气氛不活跃,所学与实际应用脱节,更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另一方面,难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抑制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需要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教与学质量。
本文根据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弊端,基于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技术[2-3],探究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教与学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上互动的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1 通信类专业英语课程特点及教学弊端
不同的课程各具特点,对于通信类专业英语亦如此。它衔接了基础英语和通信专业知识,既涉及到普通英语的语法表达,又将通信专业的基础知识纳入到英文表达中,是两者相互结合的桥梁[4]。首先,是专业性,体现在其特殊专业内容和特殊词汇上。对于基础英语中的普通词汇,在通信类专业英语中呈现出特殊的含义,如bus意为“公共汽车”,但在通信专业里意为“总线,母线”。第二,是灵活性,体现在其句子的结构和词性的使用上,常使用长句子、定语从句、被动语句等,且同一词在不同句子中表现出不同意义。第三,是实践性,能够将常用的通信技术引入专业英语教材中,并完善该技术的英文表达。
通信类专业英语虽然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但由于内外界各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弊端[5]。基于教学实践,所出现的弊端可总结如下:
教材内容选取的不合适
在较多高校陆续开设专业英语之时,其教学目标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并未明确,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大径相同。教材里内容仅仅介绍固定的通信基本知识,没有介绍专业词汇学习、翻译的技巧,没有联系当前的科技发展动态,也没有通信技术的实践环节[6],难以提升课堂的互动氛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将教材内容做成PPT形式,然后将课文加以串讲,将相关词汇、句子加以翻译,互动较少,课堂难免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不深刻,学习积极性也相应降低。机械设计论文发表
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开设了该专业英语课,但其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仍较为模糊,如课程开设的学分制、师资力量的投入等,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方面,教师或是通信的前沿掌握不深,或是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互动效果。
2 通信类专业英语的“互动教与学”模式
结合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本文探讨了一种“互动教与学”模式[7]。该教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更新
对于目前所用的教材,可以适当进行改编,一方面,反映常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选取IEEE或者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无线通信、智能安全、机器视觉、光纤通信等热点科技文献,亦或当前先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学生阅读、翻译,同时教师可以提出某个问题,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讨论总结。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加以最新的通信前沿,既可以增强互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新的应用中体验如何用英文表达。
教学方式的改进
根据授课内容,创造合适的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发动学生课后查询资料,尽量让每个学
生都能用英文发言;教师在传统PPT讲解基础上,将课件插入图片、声音、动画等,播放国外公开课(如TED、Coursera等)相关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提取专业词汇,适当加以讲解,学生边听边复述、翻译、总结,让整个课堂声情并茂。而对教材里的专业词汇和应用文撰写等方面,教师可充分采用目前热门的微课形式,做成视频共享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学习,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注重因材施教和关注度的提高
目前,专业英语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且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特别是在节选视频学习和情景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英语能力差的同学积极参与;另外,教师在增加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争取培训机会、自我学习等形式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活跃整个课堂的互动氛围。
3 总结
针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弊端,探究了一种基于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的“互动教与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文的积极性,深刻掌握专业词汇和技术的英文表达,熟知当前的科技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提高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上的水平,锻炼其英语能力,达到教与学共进。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五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生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交际是大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大学生一般是从高中毕业升上来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习惯应用“讲授法”,照本宣科地读讲,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在这样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过多的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积累了较大量的词汇,英语等级考试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对口语的运用却十分薄弱。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就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现阶段阻碍大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问题
(一)多数师生轻视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或其他等级考试,然而,目前大学四六级还没有口语测试项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大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和听力两个部分,精读占比重大,听力课由于受师资力量、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是进行听力训练,学习的听说能力依然得不到充分的练习。有些老师自身的口语能力不强,不能够自如地进行口语交际,无法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二)学生羞于开口,缺乏自信
英语语言基础差是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语法错误频繁,时态不清,用词不当,语言语调不规范等。基于这些英语口语的不足,相当多的同学存在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开口讲英语时,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在班上出丑,怕受到同学笑话,受到老师责备。这种心理障碍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降低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自信。
(三)缺乏英语口语环境,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少
目前,高校学生的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课堂上口语锻炼机会较少,一些学校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标准。所以,许多学生将重点转向笔试英语,而课堂之外的其他英语口语交际较少。诸如英语角之类的活动,在帮助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上,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四)受英语教材质量因素的影响
英语课程的学习,选择合适的教材是非常关键的,而基础水平不同的英语口语学习者,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我国目前有大学英语口语教材编写的生词、难句较多,往往把学生的学习中心转移。还有些教材设计的情节机对话内容缺乏真实感,很难调动学生兴趣。
(五)多数学生不能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
几乎所有学生在用英语说话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听到英语,先翻译成汉语进行理解,用汉语思考要说的话,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很明显,这样的思维过程,一定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如果始终以这样的逻辑来说英语,说出来的英语就是不地道的,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现阶段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讲地道的英语
有些英语表达可以猜出他们的意思,但在说的时候不容易想到这些固定的语法,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些英语阅读材料、地道的英语影片,并有意识的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纠正口语发音,背诵文章,培养语感
学好一门外语,必须有声色的掌握该门语言的音调,即应首先掌握语音。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专门的时间集中学习国际音标中因素的发音规则,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语音方面的错误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通过背诵短小精悍的文章,缓解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口语锻炼环境,增加口语交际机会
在大学生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大学第二课堂的多彩内容,增加英语口语锻炼机会,比如,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口语交际,教师可设计包括饮食、做客、舞会、节假日、电视、打电话等真实且实用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口语训练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所提高。
(四)培养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激发口语训练的热情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学生提供的真实背景和有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相互鼓励,在口语锻炼中让学生体会到口语的乐趣。
四、结束语
英语口语水平培养是大学生英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并非是一件易事,这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英语口语能力是英语语言体系中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基本技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篇六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基本技能,虽然多年高考试卷只以听、读、写形式体现,但近些年在说的技能上已有所体现。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口语的出现,让以往在英语教学中那种只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模式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新的新模式。然而,在中学阶段被人们忽略已久的听说训练无疑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关。
一、英语会话能力薄弱的原因
(一)母语方言的影响
我们接触的第一语言是母语,绝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受自身母语方言的影响,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这一语言理解过程大大降低了认知理解的准确度。所以在英语会话过程中直接影响了交流。比如:You dare say agam,1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你再说,我给你点颜色瞧瞧)
(二)音同字不同
在英语中有些单词的读音一样,但单词的书写却不一样,如flower(花),flour(面粉)读音都是[’flau]; four(四),for(为了…)读音是[f:];see(看见),sea(海洋)读音是[si:]。所以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混淆。
如:有一小孩学了些英语后,总觉得无用武之地。一天他外出不小心撞到一老外,他认为是表现的机会来了,连忙道歉,和老外的'回答构成了对话: (小孩)I am sorry. (老外)I am sorry too.(小孩把too理解成了与之读音相同的two,又补充到)
(小孩)I am sorry three.
(老外)What do you sorry for?(同理把for当成four)
(小孩)I am sorry five.
弄得老外莫名其妙,不知该怎样解释。
(三)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者必须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学英语就要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由于有些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少,给英语会话能力带来一定的障碍。比如说涉及到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下面有一个关于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待称赞的不同反应的例子。
A: 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 !
B: Where------where-----(谦虚的表现)
A: Everywhere.(莫名其妙,无语可对)听到赞叹声,中国人不由自主地要谦虚一下,因为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殊不知在英美国家受到别人赞美要真诚地道声“Thank you”,否则是不真诚的表现。如果我们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在口常生活的交流中也不会造成尴尬局面,也将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会话能力水平。
(四)学生缺乏自信心
事实上,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就已经具备了简单的交际能力。他们尽管认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但就是走不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在会话对话过程中普遍显得“腼腆”,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怀疑自己的听说水甲,害怕出错、害怕丢脸而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英语。
二、突破英语会话障碍的方法
(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加强英语授课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教师应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且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以补充。例如,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对白电影片段,促使学生在单纯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美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时代特色。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学唱英文歌曲可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又陶冶了情操。材料的选取切记简繁适度,循序渐进。
(二)场合和情景的设置
1.课前五分钟演讲
每次上课前留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台“自由演讲”,争取人人参与,内容不限。尽量让学生把口常生活中十分了解、熟悉或感兴趣的事或亲身经历作为演讲材料大胆地表达出来,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让他们觉得自己也会说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对于那些他们讲出的不合乎英语习惯和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能够基本符合要求,就要鼓励学生“熟能无过”不纠错。不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勇气,这样学生就能自由表达自我了。
2.扮演角色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课文和录像是很好的教辅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录像内容进行会话练习。有组织地将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项链》一文,让学生分演好角色,掌握了解基本的内容背景、基础知识,让学生组合成会话小组,走上讲台,分角色,带动作,带表情地重新演示课文中场景对话,达到吃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效果。
3.配画练习会话
适当时机设计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写一段带情节的短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和写,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题型可以是:(1)用指定的单词解说画面;(2)根据图片描绘短文。通过这些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些能力不只是一般的内容陈述,而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4.增加口语测试
教师应适当地增加一些口语测试,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使用英语会话。当学生敢于和乐于张口的习惯养成后,由老师和学生确定一个包含一连串情节或动作的主题。如:“谈论家乡的变化”或“自我介绍”或者“我经历了一个好的飞机旅行回到了家,我的父母和姐姐正等在飞机场来迎接我。有如此多的消息要告诉他们以至于我们熬夜谈到了午夜。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了照片,尤其是你和你的家人的。在和你们呆在一起时,我学了很多英语等”。据这一主题,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学生为情节的发展的每一阶段提供内容,词汇和表达方式,最后组织好一段理想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