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最新3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 篇一

标题: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水杯、水壶、冰块、温水、盐。

2. 实验器材:容器、滤纸、吸管、小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幼儿回忆前几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水的认识和了解。

2. 准备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味道和形状,并询问他们对水的性质的认识。

二、探究水的性质(15分钟)

1. 准备一些冰块和温水,让幼儿观察冰块和温水的差异,并讨论冰块和温水的性质。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冰块会变成水?为什么温水可以溶解糖?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将一杯水分成两份,一份加盐搅拌均匀,另一份保持原样。

2. 让幼儿预测加盐的水和未加盐的水有什么不同,然后观察两杯水的变化。

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加盐的水会变咸?

四、总结(10分钟)

1. 让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水的性质和变化。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有这样的性质和变化?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水的性质和变化,比如观察水的蒸发、凝固和沉淀等现象。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 篇二

标题:认识天气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的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天气图片、天气卡片、干净的玻璃、水。

2. 实验器材:温度计、雨量计、风速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几张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2. 提问幼儿,你们在家里或学校见过哪些不同的天气?

二、观察天气(15分钟)

1. 利用天气卡片,让幼儿观察当天的天气,并记录在天气卡片上。

2. 引导幼儿观察天空、感受温度、听风声等,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当天的天气。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利用温度计、雨量计等实验器材,让幼儿测量和记录当天的温度、降雨量等数据。

2.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并让他们比较不同天气的差异。

四、环保小贴士(10分钟)

1. 引导幼儿思考,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 提供一些简单的环保小贴士,如节约用水、勤洗手等,鼓励幼儿保护环境和爱护自然。

五、总结(10分钟)

1. 让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不同天气的特点和变化。

2. 引导幼儿思考,天气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活动的?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如利用玻璃窗上的水滴观察雨滴的形状等。

2. 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 篇三

【#教案#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小编整理了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能站起来的小动物
  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立体物(积木、纸盒、酸奶盒)粘在动物卡片后面,使“小动物”能在建构区站起来。但这样特别占地,积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么办呢?我想如果不用这些占地的立体物做支撑,想办法让幼儿画的动物卡片立起来,就解决了空间拥挤的问题了。而且让“动物卡片立起来”,内涵关键经验——支撑、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们班幼儿做过立体相框,是有一定经验,所以我想引导幼儿使用纸制品来做动物卡片的支架,既丰富了建筑区的材料,又解决了空问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探究使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发展幼儿大胆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
  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
  难点: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
  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
  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
  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
  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
  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
  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
  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
  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场景一:
  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
  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 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场景二:
  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
  教师:“老师能帮你吗?”
  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卷过后,打开时两边往上翘。
  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
  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泡沫纸上。
  场景三:
  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
  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
  幼儿3:“往后倒。”
  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 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
  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
  教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
  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
  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
  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
  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
  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
  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
  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
篇二:磁铁
  活动背景:
  这是我们教研的内容,老师们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教研观摩活动。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了这次的想法和设计。
  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好奇:因为它会吸住东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磁铁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是不难的,但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探索习惯和能力的时候,这样的活动,无疑会让孩子获得许多方法和乐趣,这使我们更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
  活动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索活动很容易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活动努力将有关磁铁的每一点认识,迁移回归孩子的生活,使活动贴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内容与要求: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重点和难点:探索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教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过程与指导:
  一、摆弄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始,老师指#教案# 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 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始,直接引入磁铁,使孩子立即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减少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教案# 导语的暗示,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1个孩子按大小分,有2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1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则,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立即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交流
  讨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不容 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孩子在寻找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于是,他们很不容易记住“磁铁”这个学名。在寻找“铁做的东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游戏:找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挑选别针。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始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当看到同伴使用时,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兴趣大增。
  2、游戏: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准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篇三:绳子摆动游戏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4)及时记录: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录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录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录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录,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录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篇四:沙
  活动目标:
  1、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

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篇五:预防龋齿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知道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探索学习的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怎样预防。
  活动准备:
  1、电脑、视频、教学挂图数幅挂在活动室墙上小镜子每人一个
  2、了解本班幼儿得龋齿的情况
  活动过程:
  1、观察牙齿,引出课题。
  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有什么发现?
  “变黑、变坏或者补洞的牙齿是怎么回事?—龋齿
  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2、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带着问题看视频。
  提问: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是什么东西把牙齿变成一种酸腐蚀掉的?
  (2) 带着问题重点看视频边了解引起龋齿的原因。
  (3)了解龋齿的危害。得了龋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怎么保护好牙齿不得龋齿呢?
  3、幼儿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保护牙齿的办法。
  A.小朋友讨论防止龋齿的办法
  B.观察图片学习。
  c.请教保健医生。
  老师总结: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早晚正确刷牙;健康饮食少吃糖;饭后漱口不可少;
  牙齿定期去检查。这样你一定会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活动结束:
  老师表演快板诗。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牙齿健康人人夸,
  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记牢,
  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做到:
  牙齿早晚正确刷,
  饭后漱口要干净,
  健康饮食少吃糖;
  牙齿定期去检查;
  只要坚持能做到,
  牙齿肯定会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
  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相关文章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教案大全集(经典3篇)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教案大全集 【#亲子教育# 导语】随着圣诞节的脚步日益临近,为了让宝贝更好的了解圣诞节方面的习俗及知识,幼儿园教师都会准备一些有趣的课程,今天为您分享了幼儿园圣诞节主题教案大全集,欢迎...
幼教资料2019-03-08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教案大全集(经典3篇)

幼儿园护学岗简报(优秀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们运用到简报的场合不断增多,简报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一般简报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护学岗简报范文(通用10...
幼教资料2014-04-07
幼儿园护学岗简报(优秀6篇)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三篇(精选3篇)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出游安全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行为辨析法故事启迪法  活动...
幼教资料2011-06-02
幼儿园假期安全教育教案三篇(精选3篇)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亲子活动(精选3篇)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亲子活动【三套】 【#亲子教育# 导语】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
幼教资料2018-02-01
幼儿园圣诞节主题亲子活动(精选3篇)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推荐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
幼教资料2013-02-03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班务会议记录【通用3篇】

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下面我们看看这篇幼儿园班务会议记录范文: 会议时间:20XX年...
幼教资料2014-04-01
幼儿园班务会议记录【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