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优秀3篇)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 B 2. A 3. C 4. B 5. A 6. A 7. C 8. B 9. A 10. C
二、判断题
1. 错误 2. 正确 3. 正确 4. 错误 5. 正确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领导。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封建主义、等级森严、世袭制。
3. 秦朝实行了楚汉争霸之后,实行了封建制度,并推行集权主义。
四、论述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时期。最早的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奴隶制度,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兴起,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国家变成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等级森严,世袭制成为常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帝王制度。帝王拥有最高权力,统治全国。他们的统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子承父业,世袭制成为政治上的常态。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推行了集权主义,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各地方官员都是皇帝任命的,没有地方自治的权力。这种集权主义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直到现代也有其影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和集权制的过程。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但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我们来说,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A 7. B 8. C 9. A 10. B
二、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正确
三、简答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有: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运动、同盟制度的瓦解。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有:法西斯主义的崛起、经济危机、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负担和赔款导致的国际关系紧张。
四、论述题
近代世界史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冲突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深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所导致的。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进行了军备竞赛,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战争期间,无数人丧生,经济和社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帝国主义国家衰落,新的国家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所导致的。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通过侵略和扩张,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战争爆发后,全球范围内的战斗和破坏持续了六年之久。战争结束后,世界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此外,二战期间还出现了原子弹的爆炸,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世界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战争和冲突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秩序。了解和研究世界近代史,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篇三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知识要点
北平 第xx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毛泽东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 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争取解放 西藏 1951 阿
一、选择题
1. A(确定国旗、国歌是第xx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2. D(课本p. 2。)
3. A(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毛泽东。)
4. A(《宪法》尚未制定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5. D(新中国成立时大陆尚未全部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6. D(2015年距1949年66年。)
7.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大陆解放的标志。)
8. C(第xx届政协会议的决议。)
9.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相距28年。)
10.A(“赶考”指建立新中国,巩固政权,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11.B(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12.A(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为1949年10月1日。)
13.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A(课本p. 4。)
15.A(B为辛亥革命的意义,C、D中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二: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等。注意,要求是1840~1949年期间,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人物,举其中两例即可,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问题三: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问题一:阿沛•阿旺晋美。
问题二: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粉碎了外部势力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中华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开辟了西藏百万农妇翻身解放的道路。
问题三:主要表现: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原因:中共中央在西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竭诚帮助;等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第xx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二:新成立的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政府中吸收了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级成分和经济成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知识要点
美国 朝鲜内战 联合国军 鸭绿江 台湾海峡 朝鲜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彭德怀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 国际威望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 D(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时的军队。由此可知,本题便是D项。)
2. D(课本p. 7。)
3. B(①是美国侵略朝鲜事件。)
4. D(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结束于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5. C(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6. A(课本p. 7。)
7. B(诗描写的是黄继光用身体堵机枪的事迹。)
8. A(朝鲜内战爆发并未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直到美国出兵侵犯我国才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
9. B(③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D(黄继光是志愿军战士。)
11.B(B项鸭绿江、图片信息都与抗美援朝相关。)
12.C(四幅图片都与抗美援朝有关。)
13.B(B是抗美援朝战争示意图。)
14.A(①③为抗美援朝事件。②属于北伐战争时期,④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15.D(三八线是朝韩军事分界线,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
问题一: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力量弱小”。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安全受威胁”。
问题二: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问题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17.
问题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问题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问题三:有价值。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巩固了新政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就可以得分。)
问题四:有。例如:抗洪救灾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央视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物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国际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助人为乐、和善友好等品质。
思考二:激励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志;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调动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