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精选3篇】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篇一
一、力和运动
1. 力的概念和分类
2. 牛顿三定律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4.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5.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二、机械能和功率
1. 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定义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功率的计算和应用
三、压力和浮力
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
3. 浮力的应用
四、电学基础
1. 电流和电荷的概念
2.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
3. 电阻的计算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4. 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五、光学基础
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色散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六、声学基础
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2. 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3.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
4. 声音的反射和共鸣的应用
七、热学基础
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原理
3. 热量的计算和热传导的应用
4. 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调节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篇二
一、电磁学基础
1.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3. 电场的叠加和电势差
4. 电势能和电势差的计算
二、原子物理和核物理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2.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3. 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
4.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
1. 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3. 能量转化的应用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原理
3.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4. 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五、相对论和粒子物理学
1.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对论效应
2.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基本粒子
3.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4. 相对论和粒子物理学的应用
六、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
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 星系和星际物质的组成
3. 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4. 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复习提纲,包含了力和运动、机械能和功率、压力和浮力、电学基础、光学基础、声学基础、热学基础、电磁学基础、原子物理和核物理、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相对论和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内容。通过系统地复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九年级的学生全面巩固物理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篇三
©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三考试网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结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测量——托盘天平
①注意事项
②结构: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分度盘、指针
③使用步骤:放置、调节、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三、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密度的应用:m=ρV,V=m/ρ
①鉴别物质②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③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
5、密度的测量
①原理:ρ=m/V
②量筒(量杯)的使用:视线
6、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热胀冷缩
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4、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符号s
②秒表续数:
5、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5、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力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弹性形变成产生的力。
弹性、塑性
2、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测量范围②指针是否在“O”刻度③观察分度值;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读数: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g=10牛/千克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1.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四、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3、杠杆的应用
①省力杠杆: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②费力杠杆: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③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
1、 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给人们带来方便;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3、轮轴和斜面
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
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会越省力。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一、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 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 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3、测量工具:
⑴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六、浮力的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
①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②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三、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复习提纲
一、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扩散现象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内能
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③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④、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2、物体内能的改变
①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改变或物体的存在状态改变。但不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b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所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c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不相同这一性质。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热量的计算
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四、热机
1、热机: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
①将燃料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②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燃料的热值
①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不同。
③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kg),对气体燃料,热值指的是1立方米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焦每立方米(J/m3)
④热机的效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用来开动热机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⑤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提纲
一、能源家族
1、按能源的产生方式可分为: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如:化石能耗、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如:电能
2、按能源是否可再生分为: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如化石能源、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3、化石能源: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二、核能
1、原子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所释放出的能量。
3、获得核能的途径
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多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核反应堆、原子弹
聚变: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核能。应用:氢弹。
三、太阳能
1、太阳能: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①间接利用:化石能源
②直接利用:a集热b太阳能电池
四、能源革命
1、能源革命
①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②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
③第三次能源革命:核能的利用
2、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未来的理想能源满足的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②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④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未来理想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