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简6篇】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下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地球的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大洲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火成岩构成,海洋地壳则以玄武岩为主。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构成。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地球的构造不仅对地球的形态和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与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理现象密切相关。
其次,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总称。地壳板块是指地壳上的一个个大块或小块,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推动、拉伸和挤压三种形式。推动是指板块相互挤压和碰撞,造成地震和山脉的形成。拉伸是指板块相互拉开,形成裂谷和断裂带。挤压则是指板块相互挤压,形成地壳褶皱。
最后,地壳运动还与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密切相关。地震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表震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和断裂带上。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海啸和地质灾害。火山则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表喷发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和火山带上。火山喷发不仅造成火山灰和熔岩的喷出,还可能引发火山爆发和火山灾害。
总之,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
气候与气象
气候和气象是高二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和预测天气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对气候和气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气候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气候的主要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气候可以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气候的形成与地球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气象是指短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气象的主要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气象的观测和研究可以通过气象站和卫星等手段进行。气象的预测和预报可以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
气候和气象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和岛屿等地区造成威胁。气象的变化对于农业、交通和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和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我们预测天气、防范自然灾害和合理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气候和气象是高二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了解气候和气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和预测天气,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规划社会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1、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三大经济地带、三大自然区、三级阶梯。
2、主要山脉与其他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
山脉走向:天山、阿尔泰山、大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太行山、武夷山、南岭、昆仑山、阴山。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阿尔金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脉
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3、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
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因素。
4、河流的水文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结冰期、凌汛:有无、长短
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试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支流多支流少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为主汛期长汛期短水位变化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有结冰期含沙量小含沙量大
5、气候的降水类型: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农业的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季风区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夏季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国有经营)混合农业: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商品率高)游牧业:四大草原(天然草场)(粗放经营)大牧场放牧业:内蒙古草原(优质天然草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热带种植园农业:海南岛、云南南部(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乳畜业:发达城市郊区(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1)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其中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1)概念: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
(2)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①总原则: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②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3)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
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于是就以投资、建厂等形式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1)复种制度,即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两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两年内种植作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两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热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我国的积温数北方少而南方多,比如,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积温逐渐增加,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在1600℃~3400℃,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积温为3400℃~4500℃,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积温为8000℃,为一年两熟或三熟;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云南南部积温为8000℃以上.为一年三熟。一年种植四次以上的复种,主要用于蔬菜栽培。
(2)复种指数全年内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0xx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复种指数为200%,说明该生产单位种植农作物平均能达到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也叫
“农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
(3)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