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优选3篇)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 篇一
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课观课中,我有幸参观了三年级语文组的一堂课。通过观察和倾听,我对这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节课的主题是《小蝌蚪找妈妈》。老师在课前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课堂开始,老师以一个小游戏引入,让学生猜猜主人公是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蝌蚪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对蝌蚪的成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预期。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文朗读,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的活动。学生们被分成小组,讨论蝌蚪如何找妈妈的方法,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们既能够互相学习,又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创造力。
整节课下来,我观察到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和积极。他们热情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对蝌蚪找妈妈的见解和思考。同时,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活动和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全面发展。
通过观摩这节课,我对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本教研课的开展,不仅可以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将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 篇二
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课观课中,我有幸参观了三年级语文组的一堂课。通过观察和倾听,我对这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节课的主题是《小狗钱钱》。老师在课前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课堂开始,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学习目标,并通过一个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老师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对主人公小狗钱钱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预期。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文朗读,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狗钱钱是如何赚取零花钱的,小狗钱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老师组织了一次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扮演小狗钱钱和他的朋友,通过对话展示小狗钱钱如何赚取和管理零花钱。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们既能够互相学习,又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整节课下来,我观察到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和自信。他们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展示了自己对小狗钱钱的理解和想法。同时,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和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了全面发展。
通过观摩这节课,我对于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本教研课的开展,不仅可以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将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 篇三
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课观课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采取的研究方式有所变化,由原本的每人执教一节组内课,转变为张尚平老师连续执教同一节教研课,各位组员从多个方面进行专项观察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我在本次观课系列活动中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以配合其他组员寻找到更为贴近学生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
张老师执教的是《秋天的雨》,第一次课堂上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班级中的娃娃们喜欢读书,并且乐于表现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能力,美美地摇头晃脑地朗读成为了班级的常态,张老师引导起来格外轻松;同时,三五班的孩子也非常善于表演,他们的角色表演真是令听课老师大开眼界,演得好,放得开,很有表现力。
但是这样优秀的班集体,该如何引导,使孩子们更上一层楼呢?带着这一疑问,我着重关注了老师在本课基础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如何点评孩子的朗读。发现老师往往只空洞地评价了“声音真洪亮”“表情真丰富”“你读得真好”,并没有真正可以帮助孩子提升的有效评价。正略感失望时,张老师在课堂的后半段却及时指出学生的语速、轻重、抑扬等技巧,令课堂朗读指导上了一个台阶。
也许是学生过于优秀,老师反而有点手足无措。张老师在本课中如果能对学生分组学习的习惯进行一下强调,把仿写部分的单一性纠正过来,孩子们的收获会更多。
第二次课堂开课时,学生情绪饱满,齐读声音响亮,全情投入,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老师也热情洋溢地提出了表扬,并且鼓励更多的`孩子齐读和轮读。在
轮读过程中,就有个别孩子显得不够自信,老师关注到了,立刻予以激励,孩子也略有提升,此时老师并未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致使这部分学生仓促地坐下去,失去了再次提升的机会。接下来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孩子们又一次被调动起说的欲望,关于“秋天的大门里,看见了什么”这个开放性问题,他们说得五花八门:有联系课文回答的,有自己想象的,有看图说话的……越来越乐于参与,课堂一时十分活跃。老师趁热打铁让他们找出描写秋天色彩的词语,时间略短,孩子们勾画得有点匆忙。再加上汇报时的要求竟然是说原句,许多孩子就不得不放下勾画好的词语,重新去寻找句子来作答,这一节前后不一的要求使学生稍有忙乱。
终于又一次来到课堂训练重点——分小组填写仿写单。小组内成员自主分工,就使有些成员根本没有参与,也没有写,甚至个别孩子激情四射地讨论和填写,少数学生喜笑颜开聊天。好不容易写得差不多了,到了展学的环节,老师抽取一两个小组上台展示,却要求其他学生继续填写,结果有的学生在倾听,有的学生子填写,有的学生还在争论,这样不够规范安静的教室氛围使展学环节失去了模范引领和纠正错误、促进新作的意义。
接下来老师又安排了做动作理解“你挤我碰”含义的环节,孩子们挤碰得很热闹,但是挤完就到下一个环节了,忘记了设计的初衷,许多孩子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拟人的写法,更加不清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最后,我发现孩子们的齐读和开课比起来毫无进步,停顿、轻重乃至语速都一如既往,朗读指导似乎还应该加强。
课后与张老师沟通后,她很快拿出了第三次上课的方案,我们也随着第三次走进了张老师的课堂。
这一次课堂开课时,可以发现孩子的朗读是比较拖拉、比较唱作的,明显属于自己仅仅是在家预习过的原始状态,为后面学生的朗读提升留下了空间。这次提问“秋天的大门里有什么?”时,老师的引导语出现了一点瑕疵,造成孩子们不敢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一味揣摩老师需要哪种答案,课堂一时陷入沉闷,和上节课的活跃形成鲜明的对比。
好在仿写这一重头戏到来时,老师和学生都调整好了状态,孩子们在说这两句的相似之处时火花四射,发现到位并且新颖,非常精彩;老师也能及时抓住孩子回答的闪光点,循循善诱,不断引领着他们多走一步,使他们能走得更远,说得更加出彩,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可见老师的功夫不一般。展学时,老师刻意关注了课堂的安静和学生的专注倾听,保证孩子能说得清楚,听得认真,真正达到实效。
最后再次齐读时发现学生进步明显,这都归功于老师善于借鉴上节课的不足之处,大胆创设情境,充分调动气氛去帮助所有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去感受课本中的一字一句,学生的朗读才能水到渠成,有如此大的提升。
通过这三次执教经历,老师的成长不必说,孩子们也各有收获。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课堂的设计都会左右学生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情绪、坐姿、思维敏捷度、发言、朗读……所以静心地观察,仔细地研究,才能帮助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真正蹲下身子为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服务。这样的观察于我来说是新鲜的,也是必须的。我有理由相信,像这样的教学观察会长期存在,也会不断地推进我们的课堂得到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