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优质3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元素和它们的性质。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元素及其性质进行总结。
1. 氧气(O)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一种非金属元素,能够支持燃烧。在空气中,氧气占据了大约21%的比例。氧气的化学符号为O,原子序数为8。
2. 氢气(H)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是宇宙中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氢气的化学符号为H,原子序数为1。
3. 氮气(N)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大约78%的比例。氮气的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
4. 碳(C)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有机物中。它是生命的基础,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碳的化学符号为C,原子序数为6。
5. 铁(Fe)
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一。铁的化学符号为Fe,原子序数为26。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可以被吸磁。
6. 铜(Cu)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的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铜是制作电线和电缆的重要材料之一。
7. 锌(Zn)
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锌的化学符号为Zn,原子序数为30。锌常被用于镀锌,以防止铁的生锈。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元素及其性质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化学反应及其类型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及其类型。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类型进行总结。
1.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
2. 酸与金属反应
酸与金属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氢气。例如,盐酸和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
3. 酸与碳酸盐反应
酸与碳酸盐反应时,会产生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例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4. 钙、铝和铁的活动性
钙、铝和铁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在酸和水中有不同的反应。钙和铝可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而铁只能与热水反应产生氢气。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例如,铁的氧化反应可以形成铁的氧化物。
6. 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光热和氧化产物的过程。例如,木材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类型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 、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
(7)质量守恒定律
5. 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5) 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