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最新3篇)
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班教学模式逐渐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班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了小班教研组,通过集思广益、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同研究和解决小班教学中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小班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小班教研组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在每次备课中,教研组成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大家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其次,小班教研组还组织了多次观摩课活动。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同时,观摩课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点和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观摩课的开展,促进了小班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另外,小班教研组还组织了几次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和资深教师进行讲座和培训,介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听取专家的讲解和参与研讨,我们对小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策略。同时,研讨会也为小班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最后,小班教研组还积极参与了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比赛和评比活动。通过参与比赛,我们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对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比赛也为小班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加了教师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总的来说,小班教研组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和参与比赛等方式,我们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小班教研组会继续努力,为小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二
作为小班教研组的一员,我对过去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这段时间里,小班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小班教研组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我们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多次观摩课和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教师进行培训和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也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小班教研组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学比赛和评比活动,通过参与比赛,教师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比赛中,教师们也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和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小班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另外,小班教研组注重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多次亲子活动,增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形成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最后,小班教研组注重团队建设。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大家积极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在集体备课和研讨会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氛围。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努力,小班教研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的来说,小班教研组在过去一学期里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学质量的提升、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以及团队的建设,我们为小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小班教研组会继续努力,为小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三
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
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理清思路,站在新的教师角色位置感受教师与孩子带来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在实践中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研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拓新,我们愈发地感到传统的教育评价滞后于“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等现代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幼儿“长流水”的求知需要。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以课改为发展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不懈努力,同时以理论提升作为关键,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从而提高保教质量,最终促进每个幼儿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基矗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必须要有各类严密的制度做保证,为此,我们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的计划建立,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与实施的能力、评析能力、专题研究能力、研讨能力及撰写的能力。同时我们还灵活地运用了四制的模式,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例如:中心发言制就是一种互动式的研讨学习方式,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建立了“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每一次活动都由不同的教师主持,提供自己新学习的文章,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此让教师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拓宽研究的`思路,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教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我们发现:以往教研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对问题和方法的深入探究。因而我们小班教研组根据这一现象制定出了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氛围。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采用面上交流和点上探讨相结合,大教研组和小教研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研讨活动更具灵活性、更具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研讨活动。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例如,在学习《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生成的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在平时自己熟读《课程指南》精神的同时,在大教研组活动中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把握幼儿生成的内容中哪些是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幼儿游离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之外教师该怎样应对?”等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自持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通过《纲要》、《课程指南》的学习,教师认为:生成活动是由幼儿的近期的兴趣和热点问题或者新的发现而产生的,也可能是他们在某一活动后生成的新的问题和内容。
现在,教师们知道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生成的问题可以安排成预设活动,预设的活动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其次感悟到要使预设与生成两者间有机的结合,教师必须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随着研讨的深入,教师们对生成课程的认识会更完善、更全面。在学习研讨中,教师们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又如在学习“在游戏课程中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的研究”时,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生成活动中回应指导的策略,接着组内的各班展示了区角游戏,并由小二班代表我们小班级组在园内公开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组内老师群策群力,共同协商游戏活动的方案,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情境性的游戏情境,在材料的提供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展示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实施研讨,实践体会,并在教研组活动中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改变以往单纯指导为对话研讨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全国范围内对课程改革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也利用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幼教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收集各类幼教新信息,并把各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达到经验的分享。我们还学习讨论《课程指南》的理论和精神,重新审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并使正确观念内化成一种教育理念,时刻支持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三、在观摩、交流、听评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反思和实践能力。
提到评比,教师们大多觉得紧张和害怕,为了消除她们的消极情绪,让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弱化了原有“评比”中的评价、竞争态势,变“评比”为“分享”,变“个别化展示”为“集体性尝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如原来的创设环境评比要打分,教师在紧张之余大多关注自己的分数和等级,偏离了环境创设评比的初衷,后来我们把环境评比变为鼓励分享,得到了教师的欢迎。
为了帮助教师能获取最新信息,每次外出观摩活动的教师会及时反馈,让其余的教师从一个个优秀的活动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到了听评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我们还将外出观摩的活动摄录了下来
,并通过看录像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通过录像观摩,帮助教师疏理提炼了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了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匹配了行动策略。在这次全区举行的品牌展示活动中,我们结合我园的特色,并充分利用了家长和社区的资源,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由于展示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量很大,大家都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加班加点都没有怨言,表现出我们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
教研活动中我们将学与思、教与研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促进教师提高了自身认识,优化了教育行为。